第53部分(第2/4 页)
是希望文宗让曾国藩做四川总督。
但是,对这条提议,文宗无动于衷。
170
由于曾国藩奉旨西征,曾国荃没有参加湖南保卫战,于6月份返回江西军营,代他统领湘军。他率领朱品隆等人的部队,总兵力为五千八百人,协助张运兰攻打景德镇。贵州人朱洪章以守备官衔投到曾国荃帐下,跟随他一起攻打景德镇,从此成为他最得力的部将之一。
朱洪章从军之后,由于所跟的将帅一个接一个死在他前面,他不得不接连改换门庭。这一次到了曾国荃手下,才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
由于张运兰作战不力,湘军在景德镇已与太平军相持七个月。时间拖得越长,部队锐气越少,水陆两万兵力,都不肯率先推进。曾国荃到来,命令部队开拔作战,在浮梁以南打了三仗,击退了增援的太平军,太平军粮食断绝。 。 想看书来
1859年,咸丰九年(8)
7月份,天降大雨,昌江涨水,湘军水师任星元部与江西水师刘于浔部乘机驶往景德镇的西瓜洲,焚烧军营。太平军逃向浮梁,曾国荃等将领率部追杀。
7月13日,湘军兵分三路,曾国荃率领中路,张运兰率领左路,王文瑞率领右路,向景德镇进攻。大火延烧城内的房屋,太平军趁夜悄悄撤出,前往浮梁。湘军攻克景德镇。
曾国荃挥军追赶太平军,丁长胜率部于7月14日袭占浮梁,升任参将。
太平军逃向建德,继续北撤,到达安徽祁门。江西境内已无太平军。曾国藩派遣张运兰返回湖南,增援宝庆。丁长胜率部留驻乐平,升任副将。
曾国藩本人统帅各部湘军从九江出发,朝湖北挺进。
曾国藩虽然在执行文宗的旨意,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其实不愿带领部队西征。
他想,自己率领湘军,长久客居江西,屡次遭到地方官吏的羞辱和刁难。去年,先后奉命率领湘军增援浙江和福建,都只拥有一个空名,却没有调拨军饷的权力。而现在安徽形势危急,蜀道迂回遥远,湘军难以很快赶到,他应该留下来图谋安徽。
于是,他上奏说,自从今年太平军袭击湖南以来,永州和郴州被围,在江西的湘乡勇,各怀内顾之忧。近日宝庆危急,距湘乡不过一百里,将士们都为自己家里担忧,思归心切。一旦部队向四川开拔,经过湖北,他们必定会纷纷请假回家。
曾国藩说,勇丁都有一个弊病,就是打了败仗不懂得要归队,长久出征就常想回家。如今他携带湘乡勇直奔夔州,水路三千里,风涛袭人,三峡险恶,将士们未必愿意跟随他去。而且太平军现在湖南,号称三十万,要是再往四川开进,会裹胁更多的人从军。他只带领区区一万人进入四川,论攻击兵力太少,论防守兵力不足,孤军客寄外省,若有伤亡,无法补充兵员,恐怕无补于大局。
曾国藩说,如果他遵照谕旨,率部驻扎在湖南与湖北的上游,则以现在的兵力,再加上一些湘军水师,驻扎在宜昌等处,就可以稳稳地控制上游,守住湖南与湖北的西大门了。如果一定要直接奔赴夔州,重点就不是兼顾湖南与湖北,而是筹防四川全省。那么,必须调集萧启江的部队同行,而且要另外增调水师和陆师,凑足三万兵力,才可以进入三峡。
曾国藩承认,自从战争爆发以来,陕西没有受到战火影响,而四川财物雄厚,百物丰饶,是太平军很想得到的。皇上看到西部的重要性,是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对西部的防御不可延缓。但他明知自己的部队兵力单薄,所以不得不将实情奏告。
文宗看了曾国藩的奏疏,认为这位大臣只注重湖北的防守,而没有筹划四川的防御,还是催促他率部长驱西进。
陈玉成进攻盱眙失利,仍想进占淮河流域。他领兵抵达滁州东北三十里的来安。李世忠出兵诱敌,陈玉成袭击来安城,中了李世忠的埋伏,兵败撤退。陈玉成又挥师攻打滁州,李世忠从滁州以东三十五里的水口出兵,焚烧陈玉成的军粮,击溃太平军。
接着,李世忠率部攻克滁州以南六十里的全椒。李世忠由于这一列战功,被清廷任命为参将。
陈玉成再次攻打滁州以北一百多里处的盱眙,胜保出动全部兵力抵抗。陈玉成分兵攻打定远,安徽巡抚翁同书向西撤退到寿州。前怀扬道郭沛霖和知县周佩濂战死。
171
胡林翼在7月份已率部进驻上巴河,整饬部队,图谋大举。他不断接到湖南的告急,又派刚刚升任荆宜施道的李续宜带领五千多人渡过洞庭湖,取道安化,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