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页)
于1月18日攻克永宁、永新、莲花厅、上犹和崇义。这五座城市,在江西的西部边界从北到南排列,直线距离约五百里。湘军基本打通了与湖南相邻的赣西地区。
曾国藩慰问了来自湖北的老乡,于1月23日从九江返回南昌。
曾国藩刚走,李续宾就出兵攻击,于1月25日在九江打了一个大胜仗,但九江城仍在祖籍湖南的广西人林启容手中。
李续宾在武昌城下度过了1856年,现在又到了九江,来啃一块塔齐布和罗泽南都未曾啃动的硬骨头,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李续宾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为人低调,不像那些自负的读书人。自从湘军兴起以来,许多带兵的书生,也和职业军人一样,以勇烈自诩,慷慨陈辞。李续宾则十分含蓄,身处大庭广众,整天一言不发。他与人交往,木讷寡言,心里有什么想法,顶多流露于表情。这一点与曾国藩颇为相似。他有一句口头禅,经常挂在嘴上:“事由心定,不要张皇。”
李续宾被罗泽南收为弟子后,对老师毕恭毕敬。但他不喜欢读书,终究算不得读书人。他在老师面前表现得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只是洗耳恭听。其实他对军事是勤于思考的,常常有所心得。在罗泽南的这支部队中,罗泽南生前,自然要主持大局,但战守机宜,却是由李续宾决断的。罗泽南去世后,李续宾接管部队,只是从后台走向了前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857年,咸丰七年(4)
李续宾在实际利益面前,也是非常谦让。打仗时,他让别人去对付弱敌,自己与强敌搏杀。冲锋在前,撤退断后。
军饷和武器,他都把好的让给友军。分兵时把精锐给予别的将领,将弱兵留给自己统辖。友军遇难,他总会驰救,不惜牺牲自己。
他没有把军中所余的二万两养廉薪俸寄回家,而是用于资助曾国藩的军营和彭玉麟的水师军营,还资助过曾国荃的吉安军营。李元度驻军贵溪,军饷告尽,李续宾也资助了五千两银子。
李续宾自己刚毅木讷,挑选军士的标准也按照自己的模式,要求懂得廉耻,诚实勇猛,敢于作战。
他对部下非常友善,从来没有严辞厉色。部属对他心悦诚服,乐于为他效力。胡林翼将巡抚标兵一万名拨给他指挥,将士们无不心服。
他的部队号令严明,如有违反纪律者,他会挥泪斩杀。部队经过州县,他不见客,也不索取供应。
李续宾打起仗来,却是另一副模样,骁勇非凡,锋锐难当。他善于出奇制胜,也善于以少胜多,战法上雷厉风行,力求先手制敌,而他后来的惨败,就是因为用兵莽撞。但他在困境中从不丧失勇气,危难时一丝不乱,安闲镇定。
李续宾经常感叹:“天下本来没有难事,你以为它难,它就真难了。如果心里根本就不觉得有什么困难,自然就有办法克服困难了。如今怎么会没有平乱的干才?只是因为用心不诚。即便有平乱的决心,但做事犹疑不决,所以就难办了。军事的胜败,就是比谁利谁钝。所谓利钝,大约先走一步为利,落后一步为钝。如果没有决心,办事又不果断,那就只能失败了。自从战火燃起,贼寇每次都领先一步,官军每次都落后一步,一招放纵了敌人,就成为滔天大祸。”
湘军营制是罗泽南创立的。编队立哨,略仿戚继光的部队编制。长期实行之后,很多将领有意于改变营制,唯独李续宾坚守老师的初创。他说,创立营制的人,只求宏观上的稳妥,执行营制的人,则应在细节上予以完善。
李续宾长期与太平军作战,洞悉敌我双方的长短,得到一些制胜的秘诀,弥补了曾国藩作战思想的不足。
他写信给王錱说,太平军飘忽不定,用兵灵活。湘军总是为太平军所牵制,行动笨拙。如果不改变战法,就无法打败太平军。
李续宾认为,围城的部队和防守关隘的部队,固然应该稳定,不能乱动。但太平军善于乘虚而入,总是攻击湘军的弱点,想方设法将湘军引入圈套。湘军明知有陷阱,也不得不跳下去,因为湘军没有专门的流动部队灵活作战,无法风驰电掣一般地预先扼制敌军,使他们的计谋无法得逞。
李续宾提出,一定要另外建立一支打运动战的的部队,才能取得功效。流动部队专门攻击运动中的敌军和增援的敌军。敌军一到,便予以迎头痛击。敌军失败了,便拦尾猛追,务必使敌人无虚可乘,无瑕可攻。围攻部队可以将死守的敌军置于死地,流动部队则可以不让敌军四处为患,这样,战局就能澄清了。但是,流动部队是因敌而动,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