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1/4 页)
皇佑三年,杭州城已是大宋境内仅次于东京开封的第二大都市。经济繁荣,百姓富庶,一片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引领江南地区,执天下财富之牛耳,不逊“东南第一州”之盛名。
自皇佑元年始,杭州每年更换一名知州,从元年上任的朝廷重臣范仲淹,到二年张方平接任,至三年改为吕溱,每年一人,本为朝廷政治派系斗争中不幸被贬外任,但来到杭州这等繁荣富足之地,却又是一种幸运。三任知州坐享其成,政绩出众,每年赋税皆为大宋除京城外各州府之最,得以迅速升迁,实也沾了不少杭州的光。
大凡经济富足之地百姓皆对政治军事不感兴趣,只求国家安定商业繁荣,丰衣足食安享生活,因而朝廷几次人事调动对杭州毫无影响,依然一片繁华气象。江南地区自古便是如此,为国家提供大量税收和粮食物产,蕴育大量文人名士,更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但却素来不喜政治,更厌恶军事战争。大宋境内财富最集中区域便是江南,但大多政治人物和军界要员却是北人。杭州堪称宋境之内最富裕的城市,但在朝廷眼里,却仅仅是一大税收来源,也是最感放心的地区,平安稳定,可自由发展,不惧百姓作乱,因此无论政治还是军事,杭州均未获得与其实力相符的地位。各任知州来此任职,也大多只是当作仕途上的跳板,一年半载后便抽身而去,以杭州的富饶繁荣来提升各自政绩。
对于杭州百姓而言,这些蜻蜓点水般一闪而过的大小官员,基本就像西北的黄土地般遥不可及,甚至大多数人根本不知这些父母官的名字,对于朝廷政令也是漠不关心,反正每年税收上下浮动几十贯钱也没多大影响。相比之下,人们对杭州城那些风云人物的关注度却要大得多。
而从庆历七年尾至皇佑三年初这四年多的时间内,杭州城头号风云人物始终只有一个,便是那被杭城百姓封为“钱塘小霸王”的神奇少年——陈唤。
◎◎◎ ◎◎◎ ◎◎◎ ◎◎◎
时光飞逝,忽而两年半时间便已过去,呼延唤也有十七岁了。
如今的呼延唤已形貌大变,再不复当初那略带稚气的少年形象,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彪形大汉。两年多来,他的个子又足足拔高了一尺半,如今他的身高放在寻常人中已十分吓人,比普通人高近两个头。如果三年前见过他的人如今再度面对,只怕根本认不出来,只有凭借他脸上招牌式的狡诈神情,还有他远近闻名的邪恶笑容,才能看出端倪,找回他原来的影子。
两年多来,呼延唤的事业如同三级跳,一年一个飞越。最初杭城百姓称他为聚珍堂少主,后来他一人独掌天珩制铁、兆丰珍宝、郁翠印务、富春院四大产业,人们渐渐改称为四大联号少主。时至如今,他又成立了一支规模巨大的风云商队,这风云商队绝非普通商队,堪称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从西湖里的游船画舫,到大运河的运输船队,还有从钱塘江入海口至明州直通东海以外的巨型海轮,以及上百支陆地车马运输队伍,广布大宋全境。近来又开始进军长江航线,凭借雄厚实力一举夺下汉口至常熟的黄金水道,成立了长江船队,并有染指淮河与黄河等北方航线的意图。这已不是一般商队的模式,在江南地区,风云商队已渗透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当中,乃是千万百姓和各大商家获取信息及运输物资的不二选择。如此一来,杭城百姓已无法给他一个准确的称呼,索性隐去他的产业名号,一律称之为“钱塘陈唤”。
两年时间在生意场上打滚,自然少不了许多大小争战。呼延唤旗下武士部队再度扩张,不再依附天珩制铁,成为一个独立编制的武士基地,在钱塘江边占据数千亩地建立庞大训练营,取当年吴越王钱镠怒射钱江潮之意,命名为“射潮营”,经过三年多时间发展,如今已有四千人的规模。四千人中分为“流氓军团”、“女子军团”、“少年预备役”三部分。流氓军团便是当年老班底,有两千五百人马,也是整个射潮营的战斗主力;女子军团为后期招收,初始只为解决流氓大军的生理问题,一半来自富春院和玉泉山庄,一半来自民间,后来索性建成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女子部队,有一千人规模;少年预备役则主要是射潮营的后备人才,大多为不足十岁的各地健康孤儿,男女各半,有一千五百人,并且随时接收各地优秀孩童,每日人数均不断增长。四千人均接受严格训练,以儒天阁混元先天功为武功根底,组成不同类型的多面化战斗部队,并配备天珩制铁所产精良装备和优秀战马,具有极强实力。射潮营的训练教官大多来自栖霞剑派、天目剑派和钱塘陈氏,当年随呼延唤夺取富春院的三百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