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页)
式的普遍真理。类似当年“用人不可能不疑,疑人该用还是要用”,完全属于针对杜先生个体,这次特指的是云霄台街上的大明眼镜厂出路选择问题。
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经济遭遇天灾人祸的沉重打击,农业歉收,工厂倒闭,大批工人例如类似我母亲,以“下放”的名义回到了家里。镇上有关领导在厂里大批工人下放后,顺势提出要关闭“大明眼镜厂”。
上级领导的这一决定遭到了老娘舅的强烈反对。老娘舅“笨办法就是好办法”的个人观点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
也不因为这“大明眼镜厂”就是当初老娘舅一手创建,他老人家情有独钟甚至遇到天大难处仍然头撞南墙不拐弯式的心犹不甘。老娘舅有他自己的坚持。
老娘舅从朝鲜战场上下来,作为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县团级政治和经济待遇,安排回老街的家中安心静养的。老娘舅很快发现,这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老街上尤其是类似我母亲等的待业人员很多,一时成为了“国”和“家”两方面生存发展的严重问题。
他七拐八弯地打听到,自己昔日部队战友的父亲是上海眼镜厂的资深工程师。于是,老娘舅多次专程赶去上海市区面见工程师,咨询街道办眼镜片厂的可行性。
市区眼镜厂的资深工程师对老娘舅的想法非常赞赏,认为随着国家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眼镜的需求几乎可以与之构成正相关关系。纳入国家计划的国营眼镜商店不说,就是遍布城乡的那些个体眼镜店,对眼镜片的需求非常可以期待。
关键在于,打磨眼镜片的设备要求不高,只要经过简单指导,技术掌握并不很难。而且,原辅材料也来得容易。所以基本属于投资少,收效快,市场需求大,特别有助于吸纳大量社会人员就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老娘舅听了倍受鼓舞,立马回老街向镇上领导提议,集资办个眼镜片厂。其中大部分资金可以由他垫付,将来等工厂有钱挣了,连本带利还他不迟。
当时,上海眼镜厂正好一批旧设备被淘汰,既然革命伤残军人出面,为市郊街道解决就业,市区工人老大哥大笔一挥,将这些旧设备半卖半送运到老街。
一时,老娘舅包括镇上领导高兴成好几夜都不能入眠。正好在筹建过程中,国家又提出全民大办工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包括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老娘舅此举算是不仅赶上了趟,而且抢先一步超前。
不久,一块“大明眼镜厂”的招牌挂在了云霄台街朱家祠堂大门外,街道集体创办的眼镜厂算是基本成形。
算起来,到三年困难时期,这厂一路过来已经五六年时间。产品虽然无法纳入国家计划渠道,诚如当年上海眼镜厂工程师预期,城乡个体眼镜店的需求量不小,一旦“大明眼镜厂”成功利用了上海国营大厂的专业设备、技术特别是人才,不仅产品的质量相当保障,关键街道企业的共同费用低,加上当年税务也没有今天这般繁琐、沉重,“大明眼镜厂”价廉物美的产品居然在业内还小有名气。
母亲回忆说,哪怕是到了三年困难时期,眼镜片市场要货的人还是不少的。关键是原辅料,特别要命的是电力供应跟不上。打磨眼镜片无法人工操作,机器缺乏电力不能开动,工厂一下子陷于全面被动,母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被迫下放了。
母亲说,亏得当年老娘舅据理力争把厂子保了下来。万一这厂确实关闭,机器设备当废铜烂铁处理了,六二年过后国家经济形式好转,眼镜厂恢复生产就没那么容易。
母亲特别赞成当年老娘舅关于“笨办法就是好办法”那句话,并以此告诫我今后要作为个人成长的理论指引。
一次,我在老娘舅小人书店看书,见到老娘舅就好奇地向他老人家请教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娘舅笑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奥秘,一般常识而已。想啊,无论是社会包括每个人的人生道理此起彼伏迂回曲折很正常。例如月亮阴晴圆缺、东海潮起潮落一样道理。
这点,杜成章这位美国麻省曾经的博士说得没错,事物具有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既然社会、人生包括经济都不能摆脱周期,那么不一定看风向赶潮头就是好方法。当然,如果你有这个力量也行。
例如在动物界,很多动物冬天是要冬眠的。动物冬眠不是生命的放弃,是坚持,是等待来年的春天。所以,坚持和等待既是笨办法,也是一个固定自己,等待有利时机出现转机的好方法;
但是,候鸟不用冬眠。因为它们可以长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