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打。
瞄准点在柱子中部,弹着点却接近顶部,瞄准线偏高。
再用另一杆瞄准、射击,只擦着黑柱右边飘飞。
不由得有些意外!
难不成,就因用上古董步枪,自己的射击水准,居然如此之差?
(首先感谢支持、点击的书友们,尤其是会员书友筒子们!仰仗大家的支持,挤进入军事签约新书榜尾巴。知足的同时,渴盼大家的鼎力支持,多多收藏、推荐。筒子们哪,可千万别吝啬书架位置、推荐票票哦!呵呵,给点宝贵的信心哈!)
………【第十三章 独狼出击(三)】………
稍微仔细打量,忍俊不禁!
原来是伪军们对枪支做了些手脚!
两支步枪,一支汉阳造,卍字标记夹在“汉式”二字中间。
另一支却是奉天兵工厂(沈厂)的,篆书“东”字标记十三式(也称辽十三式)。
两种枪都有毛瑟血统,都用7。92弹,但汉阳造与十三式的枪栓不能互换。
因为辽十三式的枪匣内没有设计引导肋,撞针也与三八枪类似采用内置弹簧,枪匣上还设置了两个减压孔,典型的德国毛瑟与日本三八混血。
张作霖苦心经营东北,奉天兵工厂自12926~1927年间开始生产十三式。
起初月产量约四五百支,后来达到四千余。
但九一八事变后,奉天兵工厂却成了日本军部四大兵工厂之一,另三个是,东京小仓、爱知名古屋、韩国仁川。
战乱中的枪支武器,是生命的关键保障,说伪军们不爱惜,那是误解。
尽管不少伪军数典忘祖,但他们骨子里那份狡黠却不曾改变,拿到枪支多半会依据自己喜好做些小改动。
有的是根据自己的视力习惯,做出粗暴型的“校枪”。
有的干脆是故意整点小伎俩,让其他人拿了枪也无法正常使用。
像现在这杆汉阳造的刀片型准星,上部被锉掉部分。
打百米距离目标,大约只有标尺打到五百米卡齿上,才能抵消。
而辽十三式则是偏向磋磨了部分,若非使用者心知肚明,十有**要飘飞。
遇到这样的暴力型校枪法,不能“以暴易暴”。
要以为将汉阳造的表尺照门下锉一点,或把辽十三式的准星对应锉去一些就成,那可错喽。
新茬口反光强,更容易虚晃的!
只能是暂时将错就错,适应并排除这样的“错误”!
瞄准点还是黑柱中部那块白斑,汉阳造弹着点偏上约莫巴掌宽度,十三式的则正中目标。
这样,至少不再瞄脚尖却打脑袋,想打心脏却连手臂也擦不破。
熟悉罢步枪,拿张屠夫的驳壳枪看看。
二十响沪厂造,要是真的,比德国原厂的差不了多少,算是好枪。
子弹有两个满匣,另二十几发,还算多。
偏了偏枪身,给黑柱子也来两发,可怜全偏!
心知不能怪枪,这玩意儿毕竟不是自己惯用的,熟悉性能有待时日。
伪军当狗也委屈,所使用的枪械,可能还是他们当胡子或是**时的。
子弹还不多,两个拿步枪的,身上仅搜出六十多发,可能还是加了那些买枪者带来的。
因为,十几个买枪者,有老套筒三杆、粗糙的土造驳壳枪一把、独角龙三支,都是空枪。
三支独角龙,还分成用步枪弹跟手枪弹俩“型号”。
天可怜见,都是些啥玩意儿!
还有大刀片五六把,可能也是这些死者带了壮胆的。
屈死愣头们带来的买枪钱?
应该就在张屠夫趴过的位置,那儿隆起一堆新土。
只是现在没空挖——那两个追击的伪军,该转头了。
敢于让孟庆生、林道功这俩愣头往回跑,一个是迫不得已,另一个是沿途过来地形复杂。
带着他俩一起过来,要么成为累赘,要么一起陷入被包抄的危险境地。
来路沿途,有那么多可供躲藏的地方,加上他们考古工作常需隐匿踪迹练就的机警,找个地躲起来应该不难。
即可分散敌方兵力减轻两面夹击的可能性,又可确保他们的安全,无需自己分心。
应急处置方案得当,效果确实也好!
过山豹、穿山甲追出四五里地,才会同外围警戒、接应的几名伪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