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2/4 页)
,但是同样也令有些被掩盖的本质,越发的清晰、真实,蠢蠢欲动无法被压制。
楚河充分的利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三番两次的提到重整盛世,再造盛唐这个概念。
成功的让李德裕由原本的只是心中微动,变得心中热火燃烧,已经彻底被勾起了那股兴致。
“李太白空谈豪言三百诗,于国无有半点益。道人果真类似?”李德裕语气郑重,说明他已经认真了。推崇李太白,不代表必须全面的认同李太白。
显然李德裕并不是一个脑残粉。
楚河笑道:“回鹘屡屡叩边,南下饮马之势蠢蠢欲动。宦官专权,明目张胆主导帝王兴替。牛李党争,分裂朝堂为官者人人自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即便是你这个李党党魁,想要阻止如此糜烂局势,也是有心无力。地方藩镇割据,名义上听从大唐号令,实则都暗藏鬼祟,有裂土分疆之意。冗官冗吏犹如负重千斤,空耗国力,却牵一发动全身,难以消减。国库空乏,战乱一起,天灾一至,便无力抵挡,空等着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动摇国本。更有寺庙广厦千万间,占据千万良田,却不事生产,不交税,不上贡。”
这些话,楚河事笑着说的,但是越往下说,那脸上的笑容,不知为何,便让人觉得越发寒冷,简直冷到了骨子里。
“此番所言,李尚书心中大抵都有数,只是不知从何而始,从何而着手,千丝万缕,找不到头绪。”
“更愁手中无人可用,更愁天威震怒,猜忌不受,有心报国,却又觉得无力回天。”
“够了!”李德裕将酒杯往桌上一摔。
“好大胆的道士,好厉害的一张嘴。老夫差点就被你说的灰心丧气,再也无心正事,从此寄情山水,沉溺于酒色,与身周这些人,别无二致了。”李德裕眼中闪烁着熊熊火光,即便是以他的城府,此刻也还是被楚河的连消带打给激怒了。
“大人何须动怒?”楚河将酒壶送到嘴边,美酒顺手而入,仰头一饮而尽。
“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躁不得,当务之急,却不在朝内,更不在国内,而在于国境之外。回鹘既然有南下之意,何妨北上剪除,龙虎之师一动,风云皆起,龙蛇草莽受惊而涌,既能转移朝堂之上的矛盾,也能坐镇中央,以观全局。忠奸既辨,孰强孰弱,也一目了然,再行大事,便有了入手之处。”
楚河的话令李德裕的眼神越来越亮,越想越觉得便该如此。
虽然有些冒险,但是重症需下猛药,再如以往那般不温不火的在朝堂之上争论,只会继续陷入泥潭,越来越难以脱身。
“好!好一个安内必先攘外,好一个卦不准的仙半凡。那不知道长所为何来?秦之徐福,或汉之张角?”李德裕语中含着一丝敬佩,又夹杂着一层层的杀机。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如何?”楚河起身收起白帆,却背对着李德裕问道。
李德裕微微一愣:“乱世为相,盛世为道,道相张良?”
第五百六十一章灭佛
言已尽,酒已空。
楚河毫不迟疑,抽身便走。
不必留下名号,更不用留下地址。
只要他还在长安城中,那么李德裕便一定能找到他。
至于楚河的目的,真的是想当道相张良?
嗯!
会这么相信的朋友,那一定是跳着看书的,三观还在,还是个好孩子。
楚河之前列给李德裕的种种国之祸患都是不假。
但是前面的几样都不是楚河的最终目的。
楚河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灭佛!
唐武宗崇信道教有灭佛之志,虽然后世史书记载,他是服用‘仙丹’过量而死,但是身在这个神通显世的世界,真的这么认为的话,那就太傻太天真了。
李德裕倒不针对佛教,但是佛门占据了庞大的良田,却并不给国家缴纳赋税,从而造成了国家的国库空虚,确实已经成为了国之大病。有匡扶江山,再造盛世之心的李德裕,必然也早晚会站在佛门的对立面。
那么说回来,楚河为什么要参与进来,更快的帮助武宗和李德裕肃清朝堂,推行灭佛?
从根本上来讲,这么做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
世间没有不灭的王朝,但是却有不灭的信仰。
王朝更替,多少风流雨打风吹。唯有佛道依旧,香火鼎盛,年复一年。
但是旧佛不去,新佛如何生?
楚河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