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页)
无非就是因为延庆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的。真是成也燕山,拜也燕山!燕山给了延庆众多独有的风景名胜区,却又死死的拖住了延庆的发展脚步,让延庆的经济始终处在燕京十六个区县的末尾位置。
不过在后世,李想很清楚,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曾经阻碍延庆发展的燕山,也被高度发达的科技征服了,而拥有了众多风景名胜的延庆,也借助着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
不过在现在的九十年代初,延庆还是一个比较贫穷的郊县。
李想的老家,就在延。庆县城东北二十多里的小城村。说起这小城村可能没有人知道,但一提起大名鼎鼎的龙庆峡,估计全华夏人没有几个不知道的。没错,这小城村就整好位于龙庆峡风景区的入口处。
龙庆峡风景区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就是因为一座水库而形成的。早在七十年代,为了解决当地灌溉缺水的难题,延庆人在发源于海坨山东麓的古城河流经的龙庆沟的沟口位置修建了一条水坝,将源源不断的古城河水死死的封在了幽深的龙庆沟内,形成了一个人造水库,被人们称之为古城水库。
当这个水库形成之后,没有任何污染的水与周围的青山形成了绝佳的自然风景,让这个人造水库形成了集南方山水的妩媚秀丽和北方山水的雄浑壮观于一体的壮丽景色。
水库内的峡谷曲折蜿蜒,河水幽长碧绿,两岸山崖险峻,森林茂密,裸露的石灰岩形成奇特造型,特别是长年被水浸蚀所形成的溶洞和洞中的石笋、石柱、石断层,与漓江山石极相似,只是当您抬头观望山峰时,才可感到北方峰崖的雄伟峻峭。
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当81年水坝修成并开始蓄水之后,这里就渐渐形成了一个风景名胜区,84年开放旅游区,86年被定为‘新燕京十六景之一’,然后就渐渐的变成了去燕京旅游的人必去的一个著名自然风景旅游区。
李想的父亲,就出生在小城村,只不过李想的父亲出生还没有一年呢,48年5月份解放延庆的时候,当时李想的爷爷身为解放军延庆大队中的一员,在解放延庆的战斗中很不幸的牺牲了,扔下了李想的奶奶以及年迈的父母和五个年幼的孩子。
李想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受不了老年丧子的打击,没过两年也离开了人世,李想的奶奶独自拉着五个孩子艰难维生。而李想的大爷,比李想的父亲大了十五岁,身为家里的长子,李想的大爷就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李想的二大爷比李想的父亲大十三岁,虽然当时才十五六岁,但也同样帮助哥哥一起维持这个家庭的生计。
后来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李想的奶奶没有挺过去,撒手扔下了五个孩子。这个时候,李想的大爷和二大爷就真正顶起了这个家庭。
因为是家里的老小,从小李想的父亲就没怎么遭过很大的罪,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两个哥哥以及非常懂事的两个姐姐。李想的大爷和二大爷都没有上过学,深知没有文化的可怕之处,因此这哥儿俩什么活都干,在喂饱了一家人的肚子之后,也努力的供李想的父亲上学。
而李想的父亲也没有浪费两个哥哥的辛苦,从小学开始学习就很棒,一直到他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考取了燕京大学。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李想的父亲大学上了没两年,大动乱波及到了华夏的教育事业,因此李想的父亲大学根本就没有读完,就下厂子去当工人了。
那时候学校都停课了,一群老教授都被当成臭老九去游街批斗去了,谁来教课啊?你就是想继续上课也没有人教你!
只能说是李想的父亲生不逢时吧!
后来李想的父亲认识了李想的老妈,那时候李想父亲家里穷的很,而且离家又远。因此结婚后李想的父亲就留在了李想的姥姥家。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想的大爷和二大爷,就没有李兴邦现在的生活,恐怕连李想也不会有。
这些事儿,都是李想的父亲亲口讲给李想的,虽然看起来似乎很俗套,似乎也有些狗血,可这却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李想父亲身上的事情,因此李想从小就对大爷、二大爷以及大姑二姑很亲近。从两三岁起,每年李兴邦都会带着李想回延庆住上几天,为的就是让李想不能忘了老家的人。
后来李想渐渐的大了,上学之后每年放寒暑假的时候,都会领着妹妹李艺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因为古城村就在古城水库的边上,因此李想的这一身精良的水性,都是从老家村口的古城水库里学来的。可以说,老家的那座小山村也给李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