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销售部门很清闲……他们只是简单地“派发”产品。
销售部门很容易犯轻视顾客的错误,而当经济扩张结束,下一轮危机到来时,顾客就会进行报复。
当然,理想市场的供求关系总是平衡的。但在现实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经济总会遭遇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供应平衡只会在经济扩张与经济收缩交替时短暂出现。
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需求以猛烈的势头突然下降。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假定经济低迷显现时,需求从110降到了75(100为长期平均需求)与“景气时期”的需求110相比,下降了32%;与长期平均值相比,下降了25%。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下,这个下降幅度对于许多行业和公司而言是真实的。需求下降的同时,供给或产能开始还是保持不变,为10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的产能利用率为69%(这是自1967年以来的最低值),欧洲为75%。图中的情形非常接近实际状况。
图危机中需求的下降
这种巨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先前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换句话讲,权力已经由卖方转到了买方手中。
就公司内部而言,生产能力和员工都未得到有效利用,这就意味着缩减工时、裁员等。
库存增加:尚未售出的产品堆放在仓库、工厂和商店里。
减价压力日增……这是由于消费者利用不断增长的购买力以及同行之间的竞争。在企业内部也会有因为要削减剩余物资而产生的减价压力。
当下的现金流比新投资要更为重要。潜在的消费者会通过放弃购买、削减成本来增加储蓄以渡过危机。
销售部门为了增加销量而压力大增。顾客们在购买时都变得犹豫不决,要想完成销售目标更是难上加难。
以上论述强调了目前经济危机下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对于商业以及利润因予产生的巨大影响。
利润要素及其效果(1)
能够战胜危机的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三个利润要素。从前一章我们知道这三个要素是:价格、销量和成本(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每一个要素对于利润有多大的影响呢?要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个简单而典型的制造业的例子。假设某产品价格为100美元,销售量为100万件。固定成本为3 000万美元,可变成本为每件60美元。这样的话,年收入为1亿美元,利润为1 000万美元。这个产品的销售利润率为10%。每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5%的变化时(其他要素不变),利润会有何影响?图给出了答案。
图利润要素的影响力
价格上涨5%会导致利润上升50%。如果价格顺利涨到105美元而销量不变,利润将会增加50%达到1500万美元。相反的,若销量不变,当价格下降5%时,利润也会下降50%,变成500万美元。利润的变化是价格变化的10倍,可将价格对利润影响力记为10。继价格之后,可变成本是第二显着的利润要素。如果每单位的可变成本由60美元降为57美元,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将会增加30%。另一方面,若可变成本增加5%(从60美元变为63美元),利润就会随之下降30%。所以,可变成本对利润影响力为6(以价格对利润影响力10为标准,下同)。令人吃惊的是销售量……其利润影响力为4……其对于利润的影响比起价格要小得多。销量增加5%,只增加了20%的利润,但是价格增加5%,利润会增加50%。在两种情形下,其年收入是相同的亿美元。要想让利润增长,比起增加销量,提高价格是快速增加年收入的更好办法。
在危机中,很多公司都经历着降价和(或)销量下滑。这就意味着反面的假设成立了。价格5%的下降比起销量5%的下降对于利润的负面影响要更大,也就是50%和20%的关系。就利润而言,接受销量下滑要比价格下降更为有利。这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价格下跌的负面效应在利润中全面展现出来。单位产量的利润由10美元变成5美元。在我们的计算中,销量和可变成本保持不变(固定成本总是一个常量),利润下降了50%。如果销量下降5%,也就是5万件,情况则大不一样。这里可变成本下降了:60美元×5万件=30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利润“只”缩水了200万美元而不是500万。
如果一位经理人看到这些并要在选项A与B之间作出选择,一切都豁然明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