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4 页)
貌不一,服装上打扮则惊人的相似。头上用红丝束发,以金花银花为装饰,脸上涂满香粉,嘴唇上则涂着红色脂膏,身上非红即紫,皆是鲜艳女装,其中还有人将女子小衣穿在外头,乍一看去只当是一群大胆的佳丽,出来游玩踏青。只有仔细端详才能辨别出其男儿身份:这情况……太诡异了。
两世为人的范进算的上见多识广,伪娘之类的也见过不少,论起时髦大胆,他放眼大明可自称第一。但问题是,这毕竟是明朝,不是他前世生活的时代,这说好的保守,说好的服制严格管理呢?再者即使按照前世经验来说,一两个伪娘很常见,五六个伪娘集体出行,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广州近海,风气远比内地开化,读书人结个契兄弟之类的事,也不算稀罕。但即便是在广州,也从没见过这等情景,饶是范进这种老司机,在这一瞬间也有翻车之感。
其实这也是范进缺乏这方面的了解,徐隐虽然见多识广,但也不会专门科普这方面的知识给他。大明朝在洪武初年,确实对着装有严格限制,稍有违反就有可能失去性命。但是到了万历时期,这种限制早已经流于形式,尤其是在文风昌盛而朝廷影响力有限的南方,这种服装禁令基本就成了废纸。
苏州民间嫁娶,一律使用翰林仪仗;伎女着飞鱼、服坐蟒,肩舆出行不避行人;普通妇人也以着大红为时髦,于命妇管理制度早不当回事。而男子穿女装,敷脂粉,也是这流行里的一部分,甚至有个专门的名词形容这种行为:服妖。
当然这种女装也不是谁都有的权力,普通人女装不是被路人打死,就可能被衙役收拾,真正敢女装招摇过市的还是书生这个特殊群体。当时曾有归隐官员进城目睹满城女装现象做诗纪之: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在这支书生队伍里,唯一一个没着女装的书生此时向前几步,向着范进行礼道:“这位兄台请了,方才听兄台哼唱曲目韵律奇特,小弟不才,亦好音律腔曲,但不知兄台所唱的是哪里的曲子,还望告知一二。”
范进咳嗽一声,回礼道:“兄台不必客气,小弟哼唱的其实是小弟自己创的一种调子。这调子不登大雅之堂,纯粹自娱而已,打扰兄台与贵友游兴实在是有些失礼。”
“兄台客气了,这曲子很是好听,兄台自己能创出这样的曲目,必是同好之人。且看兄台装束亦是读书人,可是要进京赶考的?”
“正是。”
那书生更是欢喜,拉着范进道:“这便巧了,我们都是要进京赶考的,相请不如偶遇,请兄台随我等同游长沙,也算是你我一场缘分。小弟汤显祖,未请教兄长尊姓?”
汤显祖?
范进听到这个名字心头莫名一惊,下意识后退半步再次打量面前这个相貌英俊的年轻人,他就是汤显祖?
实际上眼下就算张居正站在范进面前,他也未见得有这么大反应。于他而言,张居正是个历史名人,是个有能力大臣,如是而已,其他的跟自己其实没什么关系。不管他有多优秀,对大明有多重要,范进实际都不感兴趣也不在意,可汤显祖就大为不同。
自己虽然是京剧演员,可是京剧与昆曲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吃梨园这碗饭,虽然供的祖师爷是大唐天子李三郎,可是于汤显祖也一样要尊敬。
这个人在历史上于为政为官上有什么贡献范进并不清楚,但是其于昆曲上的贡献实在太突出了,那一部牡丹亭绝世佳作脍炙人口,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这一世已经提前把牡丹亭抄了……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除了搞侠义金镖之类的剑侠小说外,范进又写了两个唱本,其中一个就是牡丹亭,另一部则是用海瑞取代了况钟版本的十五贯。范进印象中,历史上汤显祖是在晚年才写出牡丹亭,现在看他比自己大不了太多,现在写牡丹亭,应该没危险。不过总归是遇到原作者,所谓做贼心虚,范进心里还是难免有些紧张。
他在唱本上没署真名,用的是南海十三太保这个笔名。但是这年头文人圈子不大,如果真对这些书或是唱本有兴趣的,用心去打问下,不难知道范进是作者这件事。
按他想来,牡丹亭应该是在两广福建一带流传,很大可能还没流入其他省份。最可怕的是,如果汤显祖现在也有这个灵感开始写牡丹亭,两部作品撞车,那就实在太奇怪了。基于这个想法,他对答时也有些紧张,语气有些支吾。
但是汤显祖很是热情,连问了两次,范进只好答道:“在下南海范进范退思。”
“南海……范进?”汤显祖的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