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第3/4 页)
跨湖泊的铁路桥上,所有人这次都真真切切地看到的碧绿的湖水,全都发出赞叹。直到这个时候,熟悉中的沙丘、戈壁、雪原才从脑海中暂时地移开,众人沉浸在山水美景中,当真有些激动了。
“我忽然有一种想做画的冲动。”刘强陶醉地看着窗外,那神情,还真有点艺术气质,要不是钟国龙他们对这小子知根知底,换个外人,真会以为他是个军旅画家呢。
“老六,咱别吹了行不,就你还想作画呀?要说你能做图我还相信。”钟国龙笑着说:“要不你就找个铅笔什么的。画个简易的目标区域侦察图出来吧。”
钟国龙说完,大伙都笑了。刘强也感觉自己有些“失态”,也笑了起来。火车这时候已经驶过湖泊,又穿行了一大片平原地带,重新进入到丘陵之间,一路上风景越来越美,所有人都不再有睡意,全都欣赏起沿途的美景来。火车通过兰州、天水、宝鸡。由西安致三门峡、洛阳郑州,一路南下,第三天的上午十点钟,整整48个小时,火车终于到了终点站:湖北汉口,离家越来越近了!兄弟们下了火车,将老余送走了,老余不再坐火车,要转乘从汉口到他家乡的长途汽车了。距离下一趟汉口致长沙的列车发车还有一段时间,大伙把自己的物品存上。帮着余忠桥背着他地东西,一直送出车站,老余让他们回去。几个人都有点舍不得,最后钟国龙提议,干脆直接把老余送到长途汽车站去,大家一起响应,六个人打了两辆车,直接把余忠桥送到了车站。直到他上了车,剩下的五人才从车站出来。想想,决定去吃饭,几个人挤在一辆“大发”面地里,跟司机闲聊着,问司机汉口有什么特色名吃没有,司机笑着说来汉口,可以去吃热干面,味道绝对正宗。说着。还用蹩脚的普通话给他们介绍起这家热干面的典故来,说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民国时代。那时候的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特别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这样一来,面非叟了不可,他心疼这些面,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谁知道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了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地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众人听司机讲得怪有意思的,吃热干面的情绪得被调动起来,面包车七拐八拐的,到了那家面馆,还好是上午十一点多,还没有到午饭时间,可那面馆里面已经坐了大半的食客。几个人忙着交款点面,不大一会儿热腾腾地面端上来,大伙饱餐一顿,真是美味啊,钟国龙跑过去问服务员这面能不能带走,他想给家里人带回一些去,服务员笑着说这热干面只能是现做现吃,不不能带走的,因为时间一长面条发软发粘,就再没有原来的味道了。钟国龙听了,不免有些遗憾。
几个人吃完面,四处转了转,各自又买了些当地其他地小吃留着火车上吃,刘强买了五只风干的辣板鸭,给每个人一只,大家这才打车回车站,重新坐上火车,这次真的离家近了,从汉口到长沙,五个多小时的车程,两个小时之后,火车就进入了湖南境内,离家两年多,再次见到家乡的山山水水,钟国龙的心情激动又有些急噪,恨不得直接搭上一架米171,直线飞回家去。
火车一进长沙站,五个人就坐不住了,早早地站到车厢门口,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焦急地等着火车停住,那火车仿佛很不知趣,先是减速,又使劲晃荡几下,开始低速滑行,几乎耗费了兄弟几个所有地耐心,才稳稳地停在长沙站。乘务员一开车门,五个人连踏板都没用就跳了出去,一路小跑得下了地道口,径直往出口跑,出了站口,立刻被一大群人围住,熟悉的乡音这时候倍感亲切呀!这些人有出租车司机,有饭店的旅馆的,全都操着浓重的长沙话与他们搭讪,钟国龙他们微笑着拒绝了热情的老乡们,闯出了车站,他们在火车上就计划好了,要在长沙一个叫“湘土人家”的饭店好好吃喝一顿,然后再各回各家。饭店是其中一名长沙市里的叫王兵楠的队员介绍地,从火车站打车,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店面不大,上下两层小楼,装修也很简单,但是从门口停得车辆来看,这里生意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