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这,或许就是炒股的“味道”吧,不是股民,想尝还尝不到呢!
多学大妈“买菜经”
在证券投资中,应学大妈们的“买菜经”,货比三家,专挑“价廉物美”的买。
早晨起来,多数人都要去菜场买菜。在菜场,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讨价还价”。
年轻的“主男”们买菜时相对要“爽”些,但那些大妈们却要精明许多。买菜时,同一品种、相同规格、质量相仿的东西,希望价格越便宜越好;同样价格的东西,希望质量好些、再好些。为此,大妈们往往不惜费时费力,跑来跑去,货比三家,精挑细选。最后,才把那些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买回家。
这些大妈们买菜时讲究的是“价廉物美”。其实,在证券投资中,在选股票、买股票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同样的股票,如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风险就小,收益就大;同样道理,以同样的价格买入的股票,如果品质更优,岂不更好?
这个浅显的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真要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包括我妻。
2007年9月7日(周五),湖北迈亚在停牌一段时间后,巨量封涨停。9月10日(周一),追涨心切的妻马上要我保本(还算理智)把买入不久的太龙药业卖了,并以涨停价13�76元去追入迈亚。由于周一太龙未到委托卖出价,未能成交,因而也没有资金去买迈亚,而迈亚却以涨停价13�76元高开后,一路走低,至12�60元收盘。随后几天,迈亚继续下跌,直到10元左右才止住。短短几天,跌幅巨大。幸亏当时未能成交,否则一个来回,损失就大了。
在迈亚跌至10元左右的时候,我建议妻可以腾出资金买迈亚了,但妻见迈亚这几天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也改变了想法,连连摇头,不要迈亚。原来,妻早已把兴趣转到了其他“热门”的股票上去了。
才几天时间,迈亚还是原来的迈亚,基本面也一点都没有改变。13�76元急着想买的迈亚,到了10元反而不要了。对妻的这一动机和做法我算了解得比较透:她之所以在13�76元想买迈亚,是因为预计迈亚还有进一步上冲的动力,还会一涨再涨,贪婪之心占了上风;10元左右不想要了,是因为担心迈亚还将继续调整,还将一跌再跌,恐惧之心正在作怪。
事后,迈亚的表现证明了妻当初的贪婪和恐惧都是错误的。迈亚不仅没有继续下跌,反而出现了大幅反弹的走势。短短4个交易日,迈亚的涨幅达到了30%。看着迈亚几天来的走势,妻懊悔不已。
妻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节俭。但在证券投资中,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出手大方,不惜重金,追涨杀跌,且眼睛连眨都不眨一眼,日常生活中的“精明”荡然无存。“长此以往,妻不亏谁亏?”我想。
在证券投资中,妻要是能学学大妈们的“买菜经”,专挑“价廉物美”的来买该有多好。虽然,妻早晚会有这一天,但看来还需要时间,需要等上够了“课”,交足了“学费”,成了一名“久经沙场”的老股民以后。
(写于2007年10月8日)
股票也要“反季”买
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反季节”消费方式,运用到证券投资中,同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明的消费者大多知道“反季节”消费的益处。同样的商品,如果“反季节”购买,就能以相同的钱买入更多的商品,或能以更少的钱买入同样多的商品。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费者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反季节”消费方式,运用到证券投资中,同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唐发电和工商银行都是我钟爱的股票,但却各有各的“旺销期”和“滞销期”。记得两年前,当大唐发电备受冷落的时候,工商银行却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进入了销售的“旺季”,股价也一路上扬;但随后,工商银行开始了漫长的“冬眠”,价格不仅没有随大盘的上涨而上涨,反而出现了逆市阴跌。而大唐发电却渐渐地开始“复苏”,甚至出现了被人争抢的销售“旺季”。股价从6月4日开始大幅上涨以来,到8月7日收盘已涨至24�93元,两个月时间,涨了一倍还多。而8月7日工行的收盘价仅为5�80元,还在原地踏步。
此时,作为投资者是随大流,赶时髦,以24�93元去追“旺销”的大唐,还是“逆向思维”,人弃我要,以5�80元去买“滞销”的工行?
喜欢短线急进的妻见大唐日日涨、工行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