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到你的回信,心里万分挂念,也万分的痛苦,这也许是热情与冷漠(热与冷)的奥氏效应,形成了两个相互作用的旋涡。从痛苦的思恋中担心失去你的爱,又从对幸福的憧憬中希望能得到你的爱。这两个巨大的旋涡不停地相切,顽强地表现自我,结果需等到旋涡作用的胜负。
置疑,浓烈的思念,已搅得我心神不宁,也许该吃药了,不然会失去平衡,失去工作的节奏。我不断告诫自己〃不可企及前望,曙光就在前头。〃
素裹,锁不住你的春色。艳丽无华,却难以独守芳香。斯人远去,空留寸寸肠。遥指对岸,咫尺做天涯。梦断魂兮,相逢苦中难。煎熬难耐,相见苦中难。情绵绵,意缠缠,谁能怜?
雁〃飞来解忧烦……
连续写了好几封信,都没有收到梦心的回信,焦急万分,看来这样毫无效果地写下去,也无什么意义,在万般无奈下,他拨响了梦心厂里的总机号码:
,键盘转动。
问你找谁?〃一个女的。
姐,请转情报室。〃
找梦心。〃
,找谁?〃另一个女的。
找梦心。〃踌躇后。
是哪的?〃对方略带猎奇。
找梦心。〃他坚持。
…〃等待二分钟。
是哪的?〃一个小伙子的声音。〃你是哪的?我好转告。〃克格勃。陋习。
找梦心。〃惬意。〃我是北京的。〃提高音调。〃请等一下。〃胜利喜悦。
…〃等待一分钟。希望中。
在。〃
谢。〃失望中的敷衍。
电话。
给你写了无数封信,也没有收到你的一封回信,我十分沮丧。我朝你厂里打电话,打通了,可你不在。我接受着上帝对我的考验。我不甘心,又提笔给你写信,哪怕是徒劳的。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全班同学一起出去参加的一次课外活动……放风筝吗?
欢乐地随风飘扬,风越大,风筝也升得越高。尽管受重力的作用,手中的线形成巨大的弧形,但却始终绷得紧紧的。我渴望通过这条细线把全部的神思传递上去,得到甜蜜、优美、和谐的感受。我知道风筝也有痛苦。风大了不适应,线细了承受不住,一旦失去牵引的平衡,它便像一片落叶,毫无目的地飘落下去,甜蜜、优美、和谐的感受就会消失,唯一留下的是那根细细的线,我就是那根细细的风筝线吗?
的脚印还是那么清晰,有稀稀疏疏的,也有紧紧密密的,有踌躇踯躅,也有轻松舒适。为何今天的步履这样蹒跚?
你不回我的信?哪怕只言片语,我也心满意足!
没有梦心的音讯,申一心急如焚。他又朝她单位打电话,是一位女士接的电话,她礼貌地告诉他梦心不在。过了一阵,他又打,线路好不容易通了。
找梦心。〃试了几次通了。
,我看一下……〃电话里的男士比前次的好些。
…〃等待。
,找哪一个?〃是刚才接电话的那位女士的声音。申一依稀听到话筒里好像有梦心的声音。
怀希望地回答:〃请找梦心。〃
不在,你是哪的?〃略带冷淡。
京。〃也许那位女士能在闲谈中对梦心讲北京有人打电话找她,也就这么回答。
不在。〃那位女士。
望压迫着,心情十分忧郁,申一不得不缓慢地放下话筒,话筒里响着嘈杂声,猛然,他从嘈杂声中清楚地听到那位女士〃噗〃的一下轻笑,萎缩的心像被针扎了一般,他仿佛看见那位女士在扮鬼脸,他感到被愚弄了。
该贸然打这个电话,得到的回应竟是如此让人不寒而栗。各种猜测走马灯似的变换,苦思无果。
不明白,为什么那位女士的态度竟和上次截然不同,他回想了一下上次与那位女士通电话时的情形:
找谁?〃语气和蔼。
梦心。〃
在不在,你待一会儿再打来看看。〃带着热情和关心。
第三章
心如刀割,万念俱灰
次不同,明确无误的轻蔑与作弄,本来已呆滞的大脑中枢神经又活跃起来,是谁在作祟?也许这是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这些天运气确实不好,心灵效应告诉他有点不妙,事实上这个兆头已有七八天了,他已感应到了,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提笔写道:
梦心:
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