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只是,因与陈炯明意见分歧,又发生广州军变事件。孙终离粤,逃归上海;并且公开承认他的「护法」和「北伐」失败。又过半年,孙又重组讨逆军,南下赶走陈炯明,重占广州,于1923年3月 2日,三组政府。但,又不称「大总统」,这回反又回复称「大元帅」,在广州设立大本营,同时,任命各部部长,如外交、财政、内务等,又回到军政府架构。
就在孙中山反复地在南方广州三建政府的同时,北方北京政府亦先后在北洋军阀的轮翻把持下,更换总统,更换总理。最初,张勋复辟失败之后,皖系段祺瑞任总理,直系冯国璋任总统,曾是北洋军阀中皖系与直系的短暂合作期,然后二人争持不下,双双下台,把无军队的亲日派老官僚徐世昌推出来任总统。1919年底冯国璋病死后,直系势力由曹锟及其部将吴佩孚接手。因此时段祺瑞操纵安福国会,可以左右总统徐世昌,并对曹锟及吴佩孚排斥。曹、吴二人终不服,遂发生皖直战争;直系因事先联合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带兵入关夹击,皖系终告大败,段祺瑞离北京。于是,直系、奉系成为*幕后的新主人,徐世昌给他们加了新的衔头,曹、吴二人封为正副「直鲁豫(河北、山东、河南)巡阅使」,张作霖则封为「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巡阅使」,其实就是,北方的地盘基本上由他们瓜分了。该地方的一切,包括督军任免,都要经过他们认可才算作实。虽然如此,彼此仍为争夺军火与地盘上的军饷而逐渐不和。进而因为总理人选更替,直系与奉系产生了磨擦。奉系扶植亲日派梁士诒组阁,但遭直系反对,双方诉诸武力,「第一次直奉战争」就是这样发生了。战争时间是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
据说,奉系张作霖于事前联络段祺瑞与孙中山,说服他们携手对抗直系,因直系是三者共同敌人。段祺瑞是在「皖直战争」中被打败;而孙中山的「北伐」对手亦是直系。但是,此仗张作霖打败了。张率他的部队回返东北,随即宣布独立,俨如自成一国。他在等下一轮机会。
于是,直系独掌*,叫总统徐世昌下台,用黎元洪再任总统,并且,由曹锟担任副总统。总理人选则是半年内竟然更换了七次,其次序是 周自齐、颜惠庆、王宠惠、唐绍仪、汪大燮、王正廷、张绍曾。那时,国会政制之混乱,北洋军阀之擅权,举此一例,可见其它。
其实,在那时期其它军阀也是这样。他们所率领的部队,占据一地或一省,既称督军,亦即省长,全是割地称雄。势力可能有大有小。他们与中央的关系是口头上的默契。若是强的中央,号令还被尊重;若是弱的政府,只好任他胡为。或者,美其名叫自治。北方固然如此,南方同样类似。这些军阀的势力基本上是来自各自率领的部队。但是,部队的维持则需要军饷。军饷要靠当地百姓,或强征迫收,或明目抢掠。所以,只有地大民富,才会军大势大。
最大军阀的好处是操纵政府,进而代表政府。然后,以名义上合法的地位,以原则上操纵的主权。譬如,用各地铁路权,用全国关税权,诸如此类作为抵押,向外国的银行(例如,日本的、英美的)进行种种贷款。他们所得,多数用来养军,备军,扩军。这些情况就是当年的怪现象。段祺瑞执政时曾是这样,张作霖是这样,吴佩孚也这样。彷佛这是(他们所知道的、而又在奉行的)唯一方法。所谓外国支持就是这类交易;张作霖与日本,吴佩孚与欧美。都是如此,关系密切。
曹锟想当总统,千方百计进行。吴佩孚原本是曹锟部将,所以对曹锟尊重和支持。曹锟为了要以合法名义当上总统,先逼退徐世昌,迎黎元洪复职,但又经常对黎百般刁难,数易总理,恐吓刻薄,直到迫黎辞职出逃。然后,曹锟利用每张选票5000大洋贿赂国会议员,于1923年10月6日当选为大总统,并且,只以一个月期限便又由贿选国会起草通过一部曹锟宪法。凡此种种,均惹非议。然后也因这些,便给奉系和其它人有借口笔诛口伐和出兵了。
1924年9月15日至11月3日又再发生「直奉战争」,是第二次,直系打败。这一回吴佩孚曾亲自督战山海关。不过,因为张作霖除了再领兵入关,又联络了皖系的幸存者浙江的军阀卢永祥,及南方军政府的孙中山,并且得到他们同意支持,或是出兵,或是声援,一齐向直系曹锟、吴佩妥出击。这种组合是第二次。战争分为东西两路进行。吴佩孚的江苏军队先与浙江的卢永祥开战,吴胜,卢败;卢逃日本。另一路是,北阻奉军。直系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本是领军去打奉系张作霖,但他阵前倒戈之后回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