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页)
怕是有的人一来就会说要全包了呢。
辛湖还给弄了个号码牌子; 每天只发六十个; 凭着号牌买东西。
生意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没有人会做。二是没有让客人敞开了吃; 限量了。因为人手太少,做不出太多; 而且如果放开了卖,也许别人就不会象现在这样天天排着队等了。
所以辛湖就限了个量; 做完就关门; 想吃的只有明天请早了。所以每天大清晨的,铺子没开门,就有人来排队了。
正说着,一阵香味传来。
“来啦,来啦。这炉出的是芝麻饼。”阿超大声的叫道,招呼排在前头的客人过来。
几个人心满意足的包了一包芝麻饼走了,实话说; 芝麻饼的销量最好,主要是男女老少皆宜,格外香甜。并且芝麻饼不讲称重,讲买个。一个芝麻饼足有三两重,十个就是三斤呢。不象蛋糕与饼干那么小小个,一斤虽然看着多,但其实不够吃。饭量不大的人,一个人一口气还吃不完一个芝麻饼呢。一个人一次可以买十个,再切分成小块,家里人口多的都够吃了,所以芝麻饼的销量最大,每天做的也最多。
大郎闻着香味儿,都忍不住想要拿一个尝了,可是这些出炉的都是有定数的,他要是拿了一个,就会有客人不够数了。
在铺子里转了一遍,仔细欣赏整间铺子的装饰。他没想到,辛湖居然用竹器来装饰铺子,说实话这些竹器相对来说是便宜货。只不过胜在样式新奇罢了。但经过辛湖的精心设计,与这铺子又格外的相衬。
“这些竹器摆在这里,真不错。都是你弄的吧?”
“恩,我想着,这些竹器你也是要拿去卖的,不如我先试着用一下,让别人先看看,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我都想再开一家竹器铺子。”辛湖笑道。
点心铺子一开业后,就真的有人看中了这里的竹器,特别是那两张与大沙发同类作用的大靠背长椅,因其独特的造型,又格外宽大,可坐可躺可睡,令很多人都喜欢。不少人来问要到哪里去买呢。可见这个广告效应还是蛮不错的。
这种大沙发,她很喜欢的,所以在自己家里和蒋府,大宝的宅子里都放了几张,在小客厅里,用来招待亲近的客人。有时候自己也可以躺躺。
“开是可以开,不过估计没点心赚的银子多。而且,光个点心铺子就已经把你忙晕了。你还有精力吗?”大郎说。
“那怕什么,等我多带几个人出来后,点心铺子就不用我亲自照应了。竹器铺子就更简单了,只需要找两个在铺子里做事就足够了。”辛湖说。
她其实想过,竹器铺子,需要的人工根本就不用多,最多配一个掌柜两个伙计就可以了。而且竹器是纯粹的买进卖出,更加单纯,人也更加轻松。就算赚得少一些,也划算啊。因为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特力和人力。就是需要一个大点的带后院可以当仓库的铺子。
“行啊,你自己看着办吧。就是不要把自己忙坏了。”
再一次闻到香味,大郎实在忍不住了,不满的说:“我想尝一个都不行,就只能在这里白流口水吗?”
辛湖暗笑,说:“你自己坐会儿,我去灶房帮帮忙,给你单独做一炉。”
大郎在点心铺子里坐了一会儿,体会到了点心一出炉就会抢购一空的盛况。心里却一个劲的在盘算这么好的生意,如果是放开了卖,得赚多少银子啊。难怪阿湖要限量了。
辛湖在京城先开了一家做这个试点,他完全可以想象到,时间一长,点心的名头就会传遍大江南北,凭着这个口碑,不怕这个点心铺子到其他的地方不赚钱。对他即将在凉平府开的点心铺子也是很有好处的。
约半个时辰,辛湖果真给大郎专门做了一炉芝麻饼,因为这个炉子是专门用来做试验的,比较小,这些饼就做的格外小一些,甚至还大小不均匀,但数量却不少,足足装了一篮子。
大郎满意的连吃了两个,直呼:“难怪这么多人来买,确实好吃。”
“这篮子给你带回去让你那些同伴们尝尝。我还得再忙一会儿。”辛湖说。
如果指望到铺子里来买,哪里能买得到这么多。这算是她开后门做出这一炉子饼。毕竟每天准备的材料是有数的,她用了一些料,就得再给马姑姑他们再备出这些料来。
“他们都是大肚汉,这些够不够吃哦。”大郎笑道。
“又不是当饭吃的,这么多,一个人能分两个了。”辛湖把他赶走了,急急忙忙的去干活了。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