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大喜功式的蛮干,都会害人不浅。
我们的对策有两个:其一、在地域选择上,以美国中部十来州为主。这些地区申请留学的竞争压力要比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要少得多。
其二、在学校的选择上,以州立大学为主。这类大学因为是公立的,资金较充裕,拿奖学金的机会自然也较多。
第三个要考虑的是专业。在专业的选择上,我们也是确定了两个基本点。
其一、为确保拿奖学金的成功率,避开热门专业。
其二、因为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英语水平,所以,选择的专业课程不应太难,以免牵扯太多精力,而影响孩子参加学校内外的各种交流活动。
由上述可见,第一套计划从省钱、适合、实用等三个角度来看,都是最理想的。
但是,由于美国有道鉴证关,是谁也把握不住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还制定了替补的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方案的目的地国家,本来是在加拿大与澳大利亚之间权衡来、权衡去。
但最终因以下三个原因,我们建议还是去加拿大。
原因一、两国相比,加拿大的大学数量要多些,一些相对较冷的专业也多些。因此,录取和选择的机会也就多些。
原因二、加拿大毕竟是西方七国之一,而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大学奖学金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些冷门专业之所以能存在,与某些大公司或个人的资金支持密不可分。
原因三、这位小伙子的长项是英语,将来事业发展也要靠英语。
但澳洲的英语有一点口音。
虽说这位大小伙子已经是一个20多岁的人,发音已经基本定型,但在职场上,求职者的任何欠缺,可能都会令其竞争力打折扣。
我们不想因所谓的口音问题,让小伙子在日后求职时,再出现波折。
要知道,雇主在基本满意与十分满意之间,总会选择后者。
第三套方案是属于保底的。
我们之所以把第三套方案的留学目的地选定在英国,是因为当时留学英国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
先说优点:录取率极高,且签证几乎没有不确定的风险。
缺点则是拿奖学金的机会很少很少,且学费挺贵。
若想减轻家里负担,只能靠课余打工,但这种收入顶多能贴补一下生活,学费还要家里掏。
对这位偏科小伙子的故事,我们也许讲得有点太细了,那就就此打住。
最后说一句,幸运之神看来开始关照这位小伙子了。
他正巧赶上美国自“”之后,首次松动对留学生签证的严格把关。
于是,他有惊无险地拿着一份能免学费的录取通知书,去了大洋彼岸。
钱,可以买来多少自由?
近些年出国留学的学生,若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一波出国潮的留学生相比,有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有了今非昔比的资金作后盾。
这个后盾意味着什么呢?
国外有位很著名的金融大鳄曾说:“钱可买来许多自由”。
这句话,放在留学的各项开销与不同结果上面看,也的确如此。
比如说,你多付一些房租,便可以住单间——买到起居方面的方便与自由;
再比如说,你付较多的钱去租或买小汽车,就比乘公交车获得出行方面的更多方便与自由。
当然,最重要的是,由于有了今非昔比的资金作后盾,这一代留学生在选择国家、选择学校、选择城市,尤其是选择专业上,有了比上一代留学生更多的自由。
他们不必为了一笔奖学金,去读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专业。
可别小看资金的力量。
如果若没有这个资金后盾,在美国高校录取门坎儿不断提高的今天,你若想再凭着托福五百七、八十的分数(老版本、非机考的托福计分标准,下同),飞到大洋彼岸去读书,几乎没可能了。
因为,凭这个托福分数,不太可能给你奖学金。
另外,再说说“”事件给赴美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过签证关,一下子变成了不可控制的撞大运,各国许多优秀学子,便因拒签而被挡在了美国国门之外。
然而,这一变故,对于有资金后盾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无非是一声叹息之后,改换门庭。选择去加拿大、澳大利亚,或者英国就是了。
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