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 页)
凯里市又称为苗岭明珠,并且是华夏百节之乡,有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和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而风雨桥是侗族所独有的桥,由桥,塔,亭组成,全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
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在一路行进凯里之后,在路旁不时可以见到一些身穿特色民族服装的人,有男有女,看起来倒是别有一番韵味。
陈逸微微一笑,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恐怕就是这些历史产物了,随着华夏文化的前进,以前的汉族服装已然渐渐消失,除了一些偏爱古风之人摄影所用,恐怕在大街小巷,再也见不到别人穿着,而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却是少数依然保留着这种民族特色服饰的地方。
在进入凯里时,董元山询问陈逸想要住在什么地方,这次芦笙节斗鸟大赛主办方所提供的是三人间的旅馆,有独立的卫生间等等。
陈逸笑了笑,告诉董元山找一家酒店居住吧,除了要参加斗鸟大赛,他还要见识一下这里的人文环境,与他人居住一间房,太过于不便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家庭旅馆
凯里是贵州的主要中心城市,在去往酒店的路上,就像在浩阳一般,陈逸看到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大厦,同时,在一些地方,也是看到了充满民族特色的建筑。
行驶了一会,董元山指挥着车子拐进了一个小街道中,这里看不到高楼大厦,四周的房屋都是一些木制的小楼阁,看起来十分的有韵味。
“陈小友,这里是凯里的老城区,有一些居民将家里改造成了家庭旅馆,十分的干净,而且价格也不贵,更重要的可以真正体会到这里的一些民族特色,比起一些处在繁华地段的大酒店来,更加的舒适和安静,我来这里参加过几次斗鸟大赛,基本上都住在这里,感觉十分的不错,店主也是非常的热情,每顿饭都是民族风味。”董元山笑着向陈逸解释道。
陈逸笑着点了点头,他对于物质生活,并不是多么的看中,这里确实有着董元山所说的一些特点,“董老,我们就住这里吧,麻烦你了。”
“呵呵,陈小友,别这么客气,我们可是鸟友。”董元山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听到这句话,陈逸面上露出了古怪,这鸟友二个字听起来太那个了点吧,“咳,董老,这鸟友听得有点怪,以后我们用朋友相称吧。”
董元山摇头一笑,有些无奈的指了指陈逸,“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思想就是跟我们不一样,时代不同了,好。就不说鸟友了。国豪。把车子停在门口吧,多谢你能跟我们一块过来。”之后,他对开车的那名中年人说道,将车子停在了一栋房屋的路旁。
陈逸笑了笑,凯里的这些民族特色建筑,与华夏传统的四合院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没有院子,而且一栋房屋最低也有三层高。基本上都是用木头做为材料,看起来非常的古朴。
停好汽车后,陈逸和董元山各自提着鸟笼和东西走入了大厅之中,房间中的布置可以说跟古代的酒馆没什么区别,一个台子外加几套桌椅供别人休息。
看到董元山和陈逸,一名中年人面上带着笑容,连忙走了过来,“董老,好久不见啊,您老身体还是这么健康。依然坚持来参加斗鸟大赛。”
“呵呵,申老板。一年没见了,我来这里主要不是参加斗鸟大赛的,而是照顾你的生意。”董元山看到这名中年人,也是面带感叹的说道。
这时,旁边忽然传来了一句冷嘲热讽的声音,“嘿嘿,老董,就算你的主要目的真的是参加斗鸟大赛,也是进不了前十名的。”
刚才一下进入大厅,光线有些昏暗,董元山并没有注意观察旁边桌子上的人,这时朝着声音发出的地方一看,面上顿时露出了怒色,“徐振华,你认为赢了我一次,就真的天下无敌了吗,这一次不会了。”
“老董,不只是一次啊,我赢了你好几次,不过这一次你很有自信啊,看起来又喂了一只好鸟啊,不如我们现在用滚笼让两只鸟比比试试,如果你的鸟输给了我,也不用再参加比赛了,没什么意义了。”坐在一处桌子上的一名老人面带嘲笑着说道,似乎有些不屑一顾。
陈逸不明白事情原委,也无法说什么,只得在一旁看着,不过听话语中的意思,董老和这名为徐振华的人有什么过节,而且应该是斗鸟上的。
而且这徐姓老人对自己的鸟很有自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