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页)
冉冉升起的将星、一个党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就这样陨落海外。是天妒英才?还是党国国运不兴?没想到,昔日里谈笑自若,千军万马中指点江上的海鸥将军竟然“出师未捷身先死,”这让李岳感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痛楚。
良久,李岳提笔在手,痛心疾首的写下了一首沉痛的挽诗。
雄师傲烽火,海鸥骋暮云。
戎马滇缅印,荡寇在昆仑。
潇潇新墙水,簌簌若泪奔。
将星纵陨落,不负中华魂!
字迹虽然依旧奇丑无比,但一横一直,都凝聚着李岳的满腔悲愤。这员久经沙场的将军,虽然对死亡已经看的淡薄,但是戴安澜这样的国之栋梁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于国于民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就在李岳离开滇缅战场不久,那支在棠吉附近神秘消失的日军56师团终于从水底浮了出来。
仁安羌大捷之后,杜聿明发现日军依旧迟迟不动,他感到,日军似乎是在等待什么。下意识的瞟了一眼地图,他的目光落在了这样一个地方——腊戍。
腊戍,正是李岳救援同古的出发点,也成了中国远征军的永恒伤逝。为了救第两百师,杜聿明严令荣一师和新二十二师昼夜兼程赶往同古,也就是说,现在腊戍已经是一座空城!想到此处,杜聿明的冷汗流过面颊,他却兀自没有发觉。日军的56师团神秘的消失,是不是穿插到腊戍了呢?腊戍和密支那是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必经之路,要是日军真的穿插到那里,远征军就只能在异国他乡垂死挣扎了,不仅通过国境线的补给物资无法运送,而且十万儿郎也不能回到祖国了。
杜聿明对机要参谋喊道:“马上接郑洞国!”
电话的另外一头,传来郑洞国的声音:“副司令长官。”
杜聿明拭了拭额角的冷汗,尽量把声音放的平和:“桂庭(郑洞国字桂庭),荣一师的部队是不是全在棠吉?腊戍有没有荣一师的戍卫部队?”
“报告副司令长官,没有!”
杜聿明心里一寒,“糟了!日军的56师团一定是穿插到腊戍去了,难怪日军离棠吉不过百里,却按兵不动,他们是想等56师团切断我们的退路,再一举把中国远征军吃掉!”
杜聿明没有再和郑洞国说什么,他知道,从棠吉到腊戍,最快也要走十天,就是现在马上派兵去腊戍,也为时已晚,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确保密支那的安全,只要密支那尚在自己手中,部队就可以通过那里安全回国。
挂了电话,杜聿明刚要发问,一名参谋风风火火的跑进指挥部,因为着急,他跑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去的向杜聿明汇报:“副司令长官,日军56师团一个联队今天上午夺取了密支那。”
“什么?”杜聿明脸色登时有如死灰,木然的坐在了椅子上。他呆呆的问道:“密支那不是有一个英军师守卫吗?”
“这个……”参谋支吾了一下,说道“英军不战而退。”
不战而退!又是不战而退!杜聿明对英军的不负责任大为光火,他们倒是撒丫子跑了,第五军怎么办?中国远征军怎么办?眼下的形势是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杜聿明觉得心乱如麻,用冷水洗了把脸,总算多少冷静了一些,他意识到现在已经不是咒骂那些背信弃义的英国佬的时候了,他必须当机立断,趁日军的包围尚未形成,把自己的部队撤下来,这是他这个远征军副总司令对前线的十万中华儿郎最好的交代了。
“副司令长官,荣一师来电,说遭遇日军的猛烈攻势!”
“新二十二师来电,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第两百师来电,日军猛攻棠吉!”
就在杜聿明下定撤军决心的时候,三封电报摆在了他的案头,有如三块大石,压在了他的心头。
到底鬼子还是来了!
杜聿明马上给三位久战沙场的战将回电,要他们有组织的撤离棠吉,撤往密支那,他希望靠第五军在密支那杀开一条血路。
杜聿明明白兵败如山倒的道理,在国内,他见过了太多的大溃败,没想到到了国外,满拟扬眉吐气,重振中华雄风,岂知将士们浴血杀敌,但头来却依旧是一场溃败。
是第五军和中国远征军胆小怯懦吗?
不是!
是杜聿明等中国将领无能吗?
不是!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那些参与了远征滇面的将军都未曾想过。所谓的中国远征军,不过是蒋介石换取外援的一个筹码,只是这个筹码,对中国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