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在2006年发放的全部次级放贷中,此类骗子贷款占到40%。
借款机构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为了多挣佣金,利用互联网和邮件等各种手段,发放虚假广告,怂恿甚至代替消费者虚报收入,或者在签署贷款协议的当天,将双方商定的固定利率改成浮动利率。这种操作方式的受害者往往是贫穷阶层,他们在房产的诱惑和推销者的蛊惑之间权衡之后只好全盘接受不符合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的条件,进而在房市走低时面临无法还贷的困境,既丧失了信誉又失去了房子。
监管机构也没有尽到他们的责任, 2007年3月22日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德就指出:“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本来应该是枕戈待旦的卫士,保护勤劳的美国人免遭不负责任的金融机构的伤害。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袖手旁观。”
雷曼兄弟公司的分析师表示,未来5年内,美国房贷的损失可能多达2 500亿美元。经过几年滥发贷款后,开始下跌的房产价格将会严重抑制美国人的消费支出,而消费则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信用卡呆账仍将升高,因为之前用房净值信用额度缴纳信用卡支出的消费者,其信用卡债开始逐渐攀升。当房价上扬,消费者很容易靠房屋的增值继续贷款,但随着房价崩跌,高杠杆的消费者可能很难继续偿债。
信用卡的违约率持续上升,和次级债加在一起可能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两颗重磅炸弹。美国运通已经将其核心的美国信用卡部门损失准备金提高了44%。
美国人高估了自己的履约能力,所以社会上才会有那么多的个人破产;美国企业高估了自己的履约能力,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企业破产;那么,美国政府不也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才年复一年地欠下那么多的贸易逆差吗?
有人认为,美国家庭实际负债总额超过30万亿美元,这还不算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负债。即使只算家庭负债,按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创造十几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计算,30多万亿美元的债务也要让全体美国人差不多白干3年才能还清。
所以,我们以前对美国经济的期待存在一个巨大的错觉,而现在该是纠正这个错觉的时候了。
2007年底出版的《经济学家》杂志中,封面文章以“美元的恐慌”为题,指出美国次级贷的信用危机有使美元演变成“次级货币”的危险,并明确指出美国经济在未来很可能进入衰退期,美元的全面贬值会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也会使美联储应对经济衰退的降息手段失灵,并引发全世界的紧张。
所以说,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不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则很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它是这“次级货币”的最大储备国家,不得不与之共进退。
对中国人来说,2008年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年份,对美国人来说,2008年肯定不是一个好的年份,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都是不可避免的。美国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和罗杰斯都预言过美元大跌,连言辞一向谨慎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都不看好美国的经济。因此,美国经济在2008年以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相当大,连带着还会在不远的将来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这也正是本书所思考和论述的结论。
下面简述一下本书的线索。
第一部分在指出美国强盛原因的同时,提出了财富错觉的概念,并指出,这种错觉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美国人过度消费之后入不敷出,同时指出了美国经济空心化的倾向,而且空心化的过程中,互联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互联网是美国的发明,却使美国人自己吃到了恶果。
第二部分介绍消费社会的特点和美国式消费最后导致的问题,此部分区分了现金、支票及信用卡等几种支付手段的用途、它们各自的长处以及它们对消费的促进。
在第三部分中从身份管理制度说起,比较了中国式人事档案和美国式信用报告的区别,详细介绍了美国信用报告的评定过程、评定标准以及与众不同的四大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美国信用制度的基石。
第四部分从美国信用制度的历史和法律环境说起,分析了为什么美国的标准成了世界的标准。尽管这样,由于美国社会财富错觉的深入人心和它的夸张性消费日益加重,美国人从上到下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热潮,结果就是寅吃卯粮,就是个人信用的丧失和个人破产的加剧,企业破产也成了常见现象,最后导致的就是这个国家的信用面临着巨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