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豫地就答应了,并将当时开那张支票的情形,详细地解说给查利弗听。说到开心处,两人相对大笑。
说完那张支票的故事,未等查利弗先生提及,董事长主动问起他今天的来意。他非但答应了查利弗先生的要求,而且还答应多赞助五个童军去参加该童军大会,并且要查利弗先生亲自带队,负责他们的全部开销。另外他还亲笔写了封推荐函,要求他在欧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服务。
查利弗先生顺利地办成了事情,首要的原因,还是他事先想好了从什么地方开始。如果查利弗先生通过朋友的介绍去请董事长解囊相助,如果就是这么去,进门便开口要钱,对方很可能会心中不悦。顶多看在介绍人的面子上,随便敷衍一下了事。而查利弗事先做好了功课,通过一张百万支票的故事,来拉近自己与董事长的距离。结果两人的谈话十分投机,董事长高兴之余,那点赞助费自然不是问题。
记住,对于任何事情,我们最好想清楚从何处着手后再去做,有备而来往往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机会也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虹▲桥▲书▲吧▲BOOK。
第36节:Why……多问几个为什么(1)
5.Why……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进行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开动自己的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有很多人是没有这样的意识的,他们做事情,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平时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他们对工作的本身意义并不了解,也不愿意主动去了解、思考,因此,他们很容易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有些员工常常会向自己的上司抱怨:〃我是按你说的做的呀,为什么你不满意呢?〃他们不知道,上司的指令可能只是方向性的,具体怎么操作,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需要你自己去动脑思考。知其然,你还得知其所以然,否则,你看似按照命令行事,得到的结果却可能南辕北辙。
举个例子,有一回,我打发一位员工去出版社送一部书稿,顺便把上次送去审查的书稿取回来。这个员工回来了,把取回的稿子交给我,我一看,编辑老师还没有审完。我生气地找那个员工来问:〃为什么没审完的稿子也拿回来了?〃他辩解说:〃你不是让我把上次的稿子取回来吗?那我就取回来了。〃我说:〃你怎么不想想,既然还没审完,取回来有什么用?你回来跟我说一声还没审完不就是了,现在搞得我还得去向编辑老师解释,不是我们主动要撤稿,是来取稿的人搞错了,你说这事闹得多尴尬?〃他嘟囔着说:〃那你又不说清楚,我只是按你说的去做而已。〃
这个员工在我们单位呆的时间也不短了,一部书稿的操作程序他当然清楚,把稿子取回来是为什么,什么情况取什么情况不必取,他自己应该有个基本的思考判断,没必要上级替他把各种情况都想到。即便退一万步,他自己不会想事,那打个电话回来问一声也可以吧?
看看,对工作不问个为什么,不想想它的本来目的,也就学不会变通处事,看似遵守命令,其实死板僵化,反而曲解了事情的本意,所以越做越错。这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教条主义〃。
还有一种错误叫〃经验主义〃……我原来一直就是这样做的,这些工作经验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并得到验证的,怎么会错?
可是,你摸着石头过了村边的那条小河,你还能摸着石头过长江吗?等摸着石头的时候,人已经沉到江底了。
经验当然是需要的,不管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来说,都可以供我们借鉴参考,它是我们成就新的事业的基石。经验也往往是权威,神圣不可冒犯,因为它一贯正确,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它,也很少有人敢去质疑它。
但实际上,一贯正确并不代表永远正确,经验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也是会产生变化的。
我给大家讲一个袋鼠的故事:
有个人养了几只袋鼠,将它们关在一个1米高的围栏里。第二天这个人来看,袋鼠都已经跳出了围栏,在旁边的树丛中悠闲地散步呢。于是这个人将围栏又加高了一些,重新将袋鼠们关了进去。但第二天袋鼠又都跳了出来,这个人只好不停地将围栏加高。直到有一天,围栏加到了足有3米高,再也没有袋鼠跳出来了。这个人很高兴,心想你们再能跳,也还是有限的吧。
※虹※桥书※吧※BOOK。※
第37节:Why……多问几个为什么(2)
袋鼠们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后,渐渐都放弃了跳出围栏的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