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1/4 页)
瘛 �
而且薛冰的这个战略中,潼关与长安的重要性关系到整个战局,所以,目前看来先取下潼关,而后派大军进驻长安,稳固雍州东门才是重中之重。
正思量着,突然左右又来报,言赵云将军有书信至。薛冰闻言,一脸诧异的与王平对视了一下,口中则道:“今儿个是什么日子?怎么好事都赶到一块去了?”却是薛冰料定此定为赵云取了潼关的捷报。
将书信取过,简单的读了一下,薛冰脸上笑容更盛,转头对王平道:“果不出我所料,赵将军使薛则引兵在前,诓开潼关大门,而后大门入得关内才暴起发难,关中守军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便尽做了赵将军的俘虏矣。此信乃是为随军将士表功的。”
说罢,低头又去看信,顺水人情见信中将何人立了何功绩,详详细细的罗列的甚是清楚。而且排在最上面的正是薛冰那位本家兄弟,薛则。赵云在其名之后表的功绩是:诈开城门,使我军得以入关,乃此战之首功/
瞧了这句,薛冰又想起自己当初跟在赵云身边之时,虽然没打过几场仗,但是每次自己都会捞到不小的功劳,倒真应了那句:“打仗时只要跟在赵云身边,你就肯定有功劳可领。”嘴上又笑了一下,将赵云所表一并收在功劳薄上,薛冰又对王平道:“现潼关已经取了,然关内守军仅赵将军手边那千余兵士,我意再派些兵士去,以稳固潼关防务,子均瞧应派多少兵士为好?”
王平闻言,忙答道:“赵将军能取潼关,一是仗着有降将叫开关门,二是潼关本为曹魏境内关隘,守关将士疏于防范。这两点相加,才会使赵将军轻易夺了关隘。否则以潼关天险,便是十数万大军也轻易攻不下来。而长安四面无险,又因城墙过长,兵少则不能守,因此末将以为,派一千兵往潼关足矣。”
薛冰点了点头,低声道:“子均却是怕兵士派得多了,长安则无法守,那么,便依子均之言,拔一千兵马往潼关,助赵将军守关。”吩咐完毕,又对王平道:“再修书给赵将军处,让其知道魏将军兵马已在路上,只要撑上十余日,便会有大部兵马赶去守关。”吩咐毕,王平自退去忙去了,公厅中便只剩下薛冰一人。
左右瞧了瞧,觉得甚是冷清,手边的事情又刚刚忙完,便决定外出走一走,也好放松一下心怀。
刚出得门,立刻便有亲卫上前道:“将军,可要备马?”
薛冰摆了摆手,言道:“只是出去走走,无须备马。”亲卫闻言,不再去问,只是跟在薛冰身后。
长安城很大,虽然他在夺了城之后的第一天就策马在城中巡视了一天,但却也没有将整座城都转上一遍,仅仅是挑一些主要的街道走走。
而这日,薛冰便尽挑一些前些日没有走过的地方去转。而且他今日未穿甲胃,身上的衣服很是普通,旁人也不知道他就是现在长安的最高长官,因此也无人会去刻意的躲避于他。这样一来,倒让他觉得逛得更有意思。
行了不久,薛冰正不停的张望着左右,尽情的观赏着长安的街景,突然见得前面那人行色匆匆,而且甚是眼熟。
仔细去看,正是前些日造成冲突的那个辛府下人。薛冰瞧了此人,不禁皱起眉头。
话说那日将此人带回去之后,薛冰着亲卫好好审问了一下,最终得出的话就是这下人那日如平常时出外买物,突然见城头旗帜更换,心下大惊,急于回府禀报,是以才会引起误会。
这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倒也没什么破绽。再询问了一些旁的事物后,薛冰便命人将其放了。
哪料得才将其放回,就有辛府中人跑来,言:“我家小姐请将军过府一叙!”
薛冰当时一脑袋糨糊,不明白辛家小姐找自己却是何事。心下本不欲前去,只是其时王平在侧,对其道:“辛家乃长安大户,辛毗又是徐晃帐前重要谋士。此番夺了长安,又拿住了共家人,将军当善待之,以防其于城内生事。”薛冰无法,只得随那下人望辛府一行。
到了辛府,只见其早已备好了酒菜,更是将薛冰让到了上座。再转视左右,仅靠下首处摆了些酒菜,旁人皆静立左右,再无人入座。
而那案子后,所坐着正是前一日薛冰所见的那名辛家小姐,也就是这次请他来的那人。只见辛宪英举起酒杯,对薛冰道:“此番乃是为了感觉将军言而有信,送还我府中人,并未多加为难。是以特备酒相谢。”
薛冰闻言脸上一热,却是想起了原本说的话,乃是“自当亲自送回。”而实际上,自己只是随便派了个人就将那人送了回来,自己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