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石河谜案第2章(第1/2 页)
顺着死者可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一宝贵线索,侦查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对临朐县大大小小的工厂展开了逐一走访摸排。
临朐县作为一个工业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工厂数量众多,上百家工厂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
而这些工厂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是成千上万,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生活汇聚于此。
这些务工人员的流动性极强,有人来了,有人走了,每天都在上演着离别与相聚。
这使得要在如此庞大复杂的人群中精准找到警方想要的那个人,难度之大,无异于大海捞针。
可就在侦查员们不辞辛劳地进行排查时,一个巧合出现了。
就在 4 月初,其中一家工厂的张某毫无征兆地消失了。
这一情况引起了工友们的注意,据他们反映,张某向来是个勤劳敬业的人,在大家的印象中,她从未旷过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
然而,自 4 月初开始,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来过工厂,甚至连自己辛辛苦苦挣的工资都不要了,这实在是太反常了,让大家都感到十分奇怪。
同时,更让侦查员们心跳加速的是,张某的外貌特征和死者多处吻合,尤其是她也有一头亮丽的红发,这一关键信息让警方仿佛看到了破案的曙光。
激动不已的民警们赶忙拨打张某的电话,希望能尽快确认她的安危,解开这个谜团。
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冰冷的提示音——号码已停机。
这一结果并没有让警方气馁,面对这来之不易的线索,他们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张某,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于是,一场紧张的寻找行动展开了。
民警们通过各种途径,询问张某的亲朋好友、联系她可能接触过的人,经过几经波折,终于在廊坊找到了张某。
原来,这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张某是因为要回廊坊老家结婚生子,事情太过仓促,没来得及和工友们告别,便匆匆离开了。
而且,她之前的手机号码也因为要更换当地的号码而注销了。
随着这个误会的解开,这条原本充满希望的线索也宣告无果,案件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就在警方陷入困境之时,技术部传来了好消息。
技术人员对那个作为关键证物的行李箱进行了反复细致的研判。
这个行李箱经历了河水的浸泡和长时间的放置,表面已经锈迹斑斑、破烂不堪,仿佛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磨难。
然而,细心的技术人员发现,它的内衬依旧完好无损,口袋也没有任何破损,拉链更是顺滑如初,呈出厂形态。
就连箱子底部的四个轮子,也几乎没有磨损的痕迹。
这些迹象表明,这个箱子很有可能是凶手特地买来用于抛尸的,它并没有经过正常的使用过程。
警方得知这一重要信息后,马不停蹄地赶赴生产这款行李箱的厂家。
经过与厂家沟通得知,这批箱子在今年 3 月份刚刚上市,而且是特殊款,制作工艺复杂,厂家总共只生产了 23 个。
这一信息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新的方向,警方仿佛在黑暗中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确立以物找人的宗旨后,专案组迅速行动,如同撒向四面八方的网,兵分多路。
他们一路北上吉林,在冰天雪地中寻找线索,挨家挨户地询问可能购买行李箱的买家;
另一路则南下广州,穿梭在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售卖点。
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只为找到那 23 个特殊行李箱的买家。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调查,他们成功找到了其中 22 个箱子的买家。
每一次调查都细致入微,民警们仔细询问买家购买箱子的用途、购买时间、是否有异常情况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严谨的排查,逐一排除了这 22 个买家的作案嫌疑。
然而,剩下的那个失去踪影的行李箱却如同鬼魅一般,让警方感到不安,它具有重大嫌疑,仿佛是解开案件谜团的关键所在。
可惜的是,厂家这边的线索有限,只知道它被一个来自广饶县的经销商买走。
广饶县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要在其中找到这个经销商无异于大海捞针,线索再次中断,案件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陷入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