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隐藏的真相与背后的人性第3章(第1/2 页)
他们深入研究这些案件之间的关联与共性,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遗漏的细节。
试图从这些积年旧案中找出与嫌疑人相关的蛛丝马迹,为抓捕行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组则将目光聚焦在当地的外来人口资料上,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排查工作。
他们深知,在这种涉及多起盗窃案的情况下,外来人口的流动性较大,作案后隐匿身份的可能性也较高。
于是,警员们一头扎进海量的外来人口资料中,仔细核对每一个人的身份信息、居住历史、工作情况等。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更多的信息,与已有的资料进行交叉比对,试图找出可能存在的可疑人员,缩小嫌疑人的范围。
第三组的任务是走访发生盗窃案件的村庄。
这些村庄是案件的发生地,村民们或许掌握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线索。
警员们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耐心地与村民们交流。
他们详细询问村民们在案件发生前后是否发现可疑人员、是否有异常的动静或者行为等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警员们不仅关注案件本身的线索,还留意村庄的环境、人员结构等因素。
希望能从整体上把握案件的脉络,为抓捕嫌疑人提供更多的线索支持。
经过大量艰辛且细致的调查工作,警方逐渐掌握了一条重要线索:
那些被盗窃的物品都被卖到了位于方圆的回收店铺。
这个回收店铺就像是一个销赃的黑洞,吞噬着盗窃案中的各种赃物。
警方深入调查发现,店铺老板与一名男子之间存在着秘密交易。
每次交易都在一种鬼鬼祟祟的氛围下进行,仿佛生怕被人发现。
而那名男子在一次送货时,神色慌张地称自己差点出事,虽然他没有详细说明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他如此惊恐,但这一细节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警方迅速行动,通过各种渠道调取此人的相关信息。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查明这个男子名叫周伟,年龄为38岁,是本地人。
掌握了这些关键信息后,警方果断决定在回收店附近进行蹲守抓捕行动。
警方的警员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猎豹,耐心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经过几日漫长而煎熬的蹲守,终于,目标人物周伟现身了。
只见他像往常一样,带着一些物品朝着回收店走来,完全没有察觉到危险已经临近。
就在他踏入警方包围圈的瞬间,警方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抓获。
周伟被带到警局后,警方立即进行了dNA比对。
结果显示,周伟正是盗窃案与杀人案的凶手。
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震惊了所有人。
随后,警方带着周伟到命案现场进行指认。
当周伟站在那个曾经发生过命案的地方时,他的表情复杂,既有一丝惊恐,又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愧疚。
而这一结果让周伟的妻子难以置信。
她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朝夕相处的丈夫,怎么也无法将他与杀人凶手联系在一起。
她的脑海里不断闪过与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看似平凡的日子,如今却像是一场虚幻的梦,被这个残酷的真相击得粉碎。
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不可能,这不可能……”
周伟的妻子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那是1998年,他们相识相知,而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妻子的眼中,周伟一直是一个体贴家庭、勤劳能干的好丈夫。
周伟曾经有着一份薪水颇为可观的工作,这使得他们的家庭生活过得还算宽裕。
然而,有一次周伟与同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这场争吵彻底改变了周伟的职业轨迹。
在那之后,周伟毅然决然地换了工作。
周伟的妻子一直以为丈夫只是找了一份普通的开锁工作,毕竟开锁也是一门正当的手艺活。
她从未曾想过,这所谓的开锁工作竟然只是周伟为日后进行盗窃行为所做的铺垫。
周伟在被警方审讯时,缓缓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2006年9月的时候,他经朋友的介绍来到一个工地打工。
这份工作虽然收入不错,但是需要常年在外地奔波,这让周伟内心充满了寂寞。
在工地上,周伟常常和工友们一起喝酒,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