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合肥碎尸案背后的黑暗与救赎第2章(第1/2 页)
与此同时,在小区围墙外的草丛里,另一双警惕的眼睛也有了发现,那是一只同样带血的手套。
警方根据现场的种种迹象推测,凶手在抛尸之后,企图将作案时所戴的手套扔出墙外以销毁证据。
然而由于手套太过轻盈,被围墙阻隔,未能成功抛出,这才导致一只手套挂在了树上,另一只遗落在围墙外的草丛之中。
随后,民警们迅速展开行动,对37号楼附近的居民楼开始了挨家挨户细致入微的走访工作。
他们的神情严肃而认真,每敲响一扇门,心中都带着对真相的执着探寻。
当走访到37号楼2单元的时候,民警们在三楼楼梯口发现了几滴不易察觉的血迹。
这几滴血迹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经验丰富的民警眼中却如同黑暗中的明灯。
他们小心翼翼地提取了这些血迹样本,随后火速送往实验室进行化验。
化验结果出来后,让所有人都心头一紧,这些血迹与之前在松树上和围墙外草丛里发现的手套上的血迹均来自受害者。
得到这个关键线索后,警方立刻做出决策,以最快的速度封锁了37号楼。
此时,37号楼仿佛被一层紧张的氛围所笼罩,周围拉起的警戒线像是一道屏障,将这里与外界隔离开来。
警方随即对这栋楼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他们如同敏锐的猎犬,在这栋楼里搜寻着罪恶的气息。
在搜索过程中,民警们来到了其中一户人家。
当门被打开的瞬间,里面的景象让民警们感到有些意外。
一个60多岁的老人正坐在桌前,平静地喝着小酒,吃着花生米。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慌乱或者好奇的神情,仿佛楼下那惨绝人寰的惨案与他毫无关系。
这种异常的表现立刻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觉。
在这样一个发生了如此恐怖惨案的小区里,楼下警戒线拉起,警察忙碌穿梭,周围弥漫着紧张和恐惧的气息。
而这位老人却能如此淡定自若,实在是不合常理。
警方决定对他的房间进行更为细致的勘查。
他们的眼神如同鹰隼一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线索的地方。
在卫生间的角落里,民警们发现了几滴不明显的血迹。
这些血迹看起来已经有些干涸,但依然逃不过警方专业的眼睛。
经过快速而精确的dNA比对,确定这几滴血迹同样来自受害人。
这一结果让警方更加确信,这里极有可能就是第一案发现场。
而眼前这个看似淡定的老人,有着重大的作案嫌疑。
于是,警方毫不犹豫地将他控制了起来。
这个老人名叫王继伦,是一名退休工人。
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邻家老人。
然而,他现在却与这起残忍的案件紧密相连。
警方在对他的卧室进行搜查时,在柜子里发现了一个女士包包。
这个包包款式普通,但当民警打开它时,里面的东西却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包包里装着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上显示主人是一位24岁的年轻女子,名叫李倩。
这一发现让案件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个李倩会是受害者吗?
她和王继伦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这些疑问在民警们的脑海中不断盘旋,等待着进一步的调查来解开谜底。
由于死者的面部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那原本可以用来识别身份的面容已经变得血肉模糊、不成人形,根本无法通过常规的面部特征辨认死者究竟是谁。
在这种情况下,警方果断地根据在案发现场发现的女士包包里身份证上的信息,迅速锁定了名为李倩的这个年轻女子。
然后,警方马不停蹄地开始寻找李倩的父母。
这一过程并不轻松,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查询户籍信息、走访邻里街坊,终于联系上了李倩的父母。
警方深知,要确定死者身份,最科学准确的方法就是进行dNA比对。
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从李倩父母身上提取了dNA样本,这个过程充满了凝重的气氛,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希望与不安。
然后,将提取到的样本带回实验室,与从死者身上获取的生物样本进行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