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了?”
紫冥仿佛力气用尽似的紧紧捂住胸口,不住喘息,额头上满是细汗,轻声答道:“回陛下,成了。”
皇帝从两名太监手中接过记录下来的乩笔走向,看了一眼,只见一堆鬼画符似的线条,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皱眉问道:“关帝所示何意?”
“陛下稍待片刻。”紫冥平复了呼吸,接过宣纸,低头看了看,闭目掐算起来。
片刻之后,他重新睁眼,抬起头来,目中一片清亮:“陛下问之国事,关帝君答曰:‘国运昌盛,然有宝珠蒙尘,冤屈未雪!’”
“大胆!”黄公公立刻喝斥道:“陛下治国素来公正,世道照章,何来冤屈!”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众人就都听到“咚”的一声,闷雷般的巨响从宫门的方向传来,所有人都是一惊,紧接着,便是一连串的“咚咚”之声跟着响起。
“鸣冤大鼓!”黄公公不由得惊呼出声:“陛下,有人在敲宫门口那面鸣冤大鼓!”
这所谓鸣冤大鼓,乃是南楚第一任皇帝建国时便立在宫门口的一面牛皮大鼓,这面鼓一旦敲起来,整个京城都能听到。击鼓之人可以直颜面圣,陈述冤屈。然而若是所陈冤情有假,却是要以欺君论处。是以寻常之人绝不会轻易去敲它。
从建国到现在几百年间,这鼓也不过是响过那么几次而已。但每一次牵扯出来的都是天大的冤案,随之而来的,都是一连串的腥风血雨。
“何人击鼓?”康嘉帝猛的回头,冲身后的侍从吼道:“何人击鼓!”
“回、回陛下!”一个太监喘着粗气一路跑来,连滚带爬的跪倒了皇帝脚下:“击鼓之人乃今年春闱应考举人,名唤赵渊,说是为天下无数蒙受科举舞弊的士子伸冤!”
作者有话要说: 嗯,关于扶乩。
扶乩确实是古代帝王尤为推崇的一种占卜。严嵩是怎么被徐阶一点点搞死的呢?其中就有一次,就是徐阶送了个叫蓝道行的道士给嘉靖皇帝,那道士扶乩,扶出了个“今日有奸臣奏事”,严嵩正好路过,于是……嗯。
当然,严嵩决不是这一次事情就失宠了。他最终被处死,有诸多复杂的原因。比如他的权势确实过大,比如他夫人过世,儿子严世藩必须回家丁忧,严党少了个骨干力量,等等。
扯远了。其实我想说的就是,有时候,当一个皇帝相信神鬼之事时,占卜这种东西,往往能起到很大作用。
我文中关于扶乩的描写都没有考证过,大家切勿当真。
另外,宫门口立面鸣冤大鼓什么的,古代并没有这种东西,楼主是从从韩信死的时候以头撞钟来的灵感。
楼主喜欢历史,喜欢看点这种杂文野史什么的,但楼主不太喜欢考据。所以我说的这些,亲们看过一笑便罢,不要太当真。
☆、孔方主试
事情还要一个月前说起。
温郁之的弟弟温晏之如今十岁,最是活波好动的年纪,说不上顽劣,可更谈不上乖巧。
对他而言,平日自家大哥早晨忙,中午忙,晚上依旧忙,除了每日一起吃的一顿晚饭,能见到面的时候都不多。至于江渉……他觉得小孩子本就该去撒野,不顽皮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小晏如今每日和温郁之同一个时辰起床,哥哥去宫里上朝,他去学堂上学。
孩子也有自己的交际圈子。小晏生的虎头虎脑,能打,为人也厚道,在这街坊里算是孩子王一个。
那日他早晨离家,兜里揣着临走时江渉悄悄塞给他的一把铜板,跟着先生唱歌似的念了一通子曰,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放学,豪气的请了众兄弟每人两根糖葫芦,又和严丞相的孙子干了一架,虽然最后被那小子挠了一把,可他也揍的那小子大呼求饶。滚了一身泥巴尘土的凯旋而归,如英雄一般被一众兄弟簇拥着回家。
小晏偷偷瞟着街边卖杏花的小姑娘看着自己那崇拜的眼神,心里甜的简直是吃了一斤蜜糖。这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脑子一热,便带着众兄弟唱起了前些日子从街坊听来的打油诗来:
孔方主试副钱神,举子且分富与贫!
定价七千立契约,经房不论文……
“站住!”
小晏带着伙伴们摇头晃脑的唱的正欢,忽听背后一声大喝,回过头去,就看到了自家大哥铁青着脸,负手站在街边的屋檐之下。
小孩子平日再怎么玩闹,可都是怕家长的。这一见到温郁之,立刻都脚底抹油,一哄而散。只留小晏一人呆呆愣愣的站在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