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 页)
第二卷 宫闺惊心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三年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三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进入了光绪三十八年。
光绪重夺政权已经快四年了。这四年来,他殚精竭虑、费尽心思,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挽救大清将颓的江山,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废寝忘食、兢兢业业。
然而成效却并不大。朝廷内部,压制北洋一系的行动并不顺利。袁世凯等人仍然牢牢把持着北洋新军的指挥权,偏偏这新军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大清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其他的八旗军队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土鸡瓦狗。而前些年大张旗鼓搞起来的禁卫军,却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领导者,也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训练,一直便是那要死不活的模样。为了这支军队,亲皇派没少往里砸钱,光绪也硬是从本就为数不多的国库中挤出一部分来充为军费,就连北洋军都比他们的投入少了一截。但即使如此,禁卫军也不见有多少起色,人心涣散、训练马虎,总数五万人的军队却赶不上北洋一个镇。
另一方面,光绪一直是个有心的主儿,本就有意改革朝廷,效仿列强,以求发展壮大。戊戌年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现在事过境迁,他已经没有了掣肘的因素,可以乾纲独断,自然又将改革纳入了日程。然而事实却并不如他所想,没有了慈禧的阻止,就可以大力革新,上行下效,人人拥护,一改朝堂上的颓废萎靡之气。改革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牵涉了太多人的利益,甫自一开始,便反对声浪不断。好在光绪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再不是那毛毛燥燥的政治菜鸟,见状不得不缓下了改革的步伐,这才没有造成新的乱子。但也正因如此,改革的力度太小,磨蹭了四年也不曾有什么大的改善,朝廷的窘况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另外,朝堂之外,要求民主共和的声音愈演愈烈。**党人层出不穷,抓不完、杀不尽,他们四处破坏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还出现了些零星的叛乱。虽然并不成气候,都很快被镇压下去了,但毕竟端倪已显,若不郑重对待,谁知会不会惹出更大的乱子来民心所向,无不披靡,清廷已经失去了民心的支持,再加上并不合时宜的统治手段,除了武力镇压**势头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态恶化。
原以为没有了慈禧,自己重新掌权就一定能大刀阔斧改革弊政,然后解决清王朝日益老化衰败的问题,重振大清雄风。然而光绪却被这令人沮丧的现实折磨得够呛,终日愁眉深锁,心思不得开怀,人自然也便更见瘦了。
“说到底,仍然是我们的武力不够”乾清宫的大殿上,梁启超叹息了一声,恨恨地说,“袁世凯等人之所以能够如此嚣张跋扈,对皇上的旨意阳奉阴违,不就是凭借了那北洋新军么?可恨朝廷斥巨资建立的军队,竟被他们弄成了自己的家军,实在是可恶至极”
光绪看了这个从戊戌年就一直支持着自己的臣子一眼。当年变法失败,梁启超出逃日本,却从未背弃过自己,放弃过维新的理念,因此,当重新掌权之后,光绪自然第一件事就是召回这样的臣子,以为助力。但康有为前些年跑去了周游列国,一时倒也找不到人影,所以目前他身边也就只有一个梁启超。
光绪如今的心机也非同以往,并没有对梁启超的话发表任何意见,却见一向老成持重的载沣沉吟道:“目前我们内外交困,民间叛乱丛生,列强又虎视眈眈,还需倚赖北洋军的武力,自是处处受制。若是能够有一支自己的武装,能够取代北洋军的作用,那目前的困境就可以解决两个了,确实是省力不少。”
载洵对袁世凯等人从无好感,恨声道:“可恶的袁世凯、可恶的北洋军若是禁卫军……”他抬眼看了龙椅上的光绪一眼,一鼓作气说道,“若是老七在的话就好了”
一句话说完,乾清宫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凝重。载沣和载洵说到这种程度已经是极限,自然再不敢往下说,而光绪更是低垂下眼帘,不置一词。
梁启超回国之时,载涛已经因罪圈禁,因此并不是很清楚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不过这些年来零零总总听了些传言,倒也七拼八凑出了个大概。自从载涛走了以后,朝廷里就再也没找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带领禁卫军。旧式老臣光绪是万万不敢用的,他们本就对新军大为排斥,让他们按照旧八旗的方法去训练新式军队,还不定弄出个什么四不象来而能够接受新兴事物,又有那个身份和资历可以统帅一军的人物,在这人才凋零的朝廷中竟然找不出几个来一想到这里,他就不禁再次感到了改革现制,多多提拔有用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