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葬元小说笔趣阁 > 第363、364节 唐国新政…中堂调兵

第363、364节 唐国新政…中堂调兵(第1/5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我锦衣卫办案,老朱也拦不住穿进甄嬛传怎么办大乾六皇子苏丹的新月军旅情路锦绣谜案录穿越大乾:老登,我要当咸鱼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三国小师弟穿越1960四合院钓鱼又打猎红楼风起斩神:我用换装系统cos神明!大成公子我在鹿鼎记里截胡韦小宝明天再启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白话历史兴衰演义乾坤江山令难忘的岁月

四月中旬,酝酿已久的新政出台。先是杨青雀奏请允许女子考试,被家中女子影响的官员将领,终于有人附和杨青雀。虽然林必举等文官仍不赞同,可再也不敢明确反对了。

崔秀宁并没有林必举想象的那么激进。最新规定,女子可参加考试,但单独设立女科,不与男子同考。另外,给女子提供的职位,限制也很大。

只有织造,医务,信访(特察局),民政,警堂,银行,监狱,匠造等职能部门的少数岗位,才录用女子。

而县衙,郡衙这样最正式的官衙,暂时女子无法担任其中的任何岗位。

甚至,就是新设立的乡公所,村公所,除了一名监管生育,打击溺婴的司妇使之外,其他诸如乡正村正,女子也不能担任。

事实上,新政内容最令人瞩目的,还不是开设女科的事,而是“官吏一体”和“乡村公所”。

移民们都记得,大宋朝的时候,官就是官,吏就是吏,泾渭分明。像县衙的司房,捕头等。甚至衙役之类,连吏都不是。

而什么里正,保正这些乡村主管,也不是官,纯粹是宗族推选出来的。

可是如今,所有的吏员,竟然全部算是官身,升迁之路全部打通。为此,曹魏时的九品制度,被改成了十品制度,多了一个“十品”。

乡村,更是设置了乡村公所。

新政中说,一千户到两千户设立一乡公所,置乡正一员正九品,乡丞一员从九品,司妇使一人,正十品,治安使一人,正十品。

乡公所只有四个官员,却协助县衙征税治理,保境安民。但还不是最小的官衙,最小的官衙是村公所。

一百户到两百户设立一个村公所,置村正一人正十品,治安使一人从十品,司妇使一人从十品。司妇使是监管生育,打击溺婴的女官,所以必须已婚已育的女子担任。

俸禄方面,最低的从十品,每季度四两,能养活一家几口人,到了正九品的乡正,每季度八两,已经能让几口人过的比较丰裕了。

李洛新政的厉害之一,就是打破了“皇权不下乡”,通过设置乡村公所,彻底让君权掌控了基层。

汉朝之后的乡村之长,并不是朝廷委任的官员,而是地方宗族和乡绅势力的代表。所以,往往乡村之长,也是族长,地主。

这使得乡村之长为了宗族和地方利益,往往挟裹“民意”和县衙对抗,甚至多次出现乡村之长消极征税,抗税,带领百姓驱逐衙役的事件。

这极大的损害了国家的动员力,以及政令的执行度。无法有效掌控基层,让看似强大的帝国,成了泥足巨人,再也难以具备秦汉那样的动员力。

李洛等于是将官吏打包变成后世的公务员,俸禄全部走国家财政。

那么,李洛和崔秀宁的做法,会不会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呢?非也。

以宋朝为例,虽然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几个人,看似很少。但不算官员的皂隶等小吏,都是要吃饭的。怎么办?截留税款,勒索小民,额外征税。

各级官员为了养活属员,就有借口贪墨公款,招权纳贿,导致吏治更加败坏。

结果,得利的官吏,是宗族势力,被损害的反而是国家和百姓。

以元朝目前的人口在计算,倘若实行李洛的新政,全国会多出三十万的基层官员,每年多支出七八百万两俸禄,看似增加了财政负担。

可如此一来,吏治会更好,政令更通达,中央税收更多,国家动员力更强,政权更稳固。

简直太值了。

那么,这么好的事,历代不缺有识之士,难道真的看不到么?也不是。很多官员看到了,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会提。就算皇帝推行,他们也会反对。

很简单,物以稀为贵嘛。倘若官员数量稀少,那么他们的官位才更加宝贵,更有捞钱的法子。倘若广大吏员都变成了官,他们的优越感就大打折扣了。

果然,新的政令草案一公布,唐国文官们下意识就要“劝谏”,理由是吏乃浊流,自古为吏者,奸猾市侩,唯利是图,怎可为官身?

可是,崔秀宁紧接着公布了唐侯李洛的“令旨”,顿时让文官们闭上了嘴。

这份“令旨”十分严厉,警告意味十足:

“海东诸卿,以卫道自命,哓哓新政,动辄陈法,不知周命维新?不知秦变周法?不知宋易唐制?古来岂有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之理?”

“尔有公心,虽错不罪。是公是私,尔等自知。我唐新创,临民

目录
霸总魂穿高中生(家教)绝宴最强进化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