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1/4 页)
石燕说的没错,诺贝尔奖的评奖制度很明确,不接受毛遂自荐,而是必须要有别人来提名,而且对于提名者的资质要求极高。
一般来说,诺贝尔委员会,会先向一些具有提名资格的人发送邀请函和提名表格,并由他们提名出候选人。
恐怕放眼全国,也并没有几个人具有向诺贝尔委员会举荐提名的资格,而且最重要的是,就算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人,高远和石燕也都不知道啊。
“这个你放心,我们可以先问问石教授,”高远说:“而且就算石教授不知道也没关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就算今年不能获奖,等到再过几年也必然有人帮我们提名的。”
“嗯。”石燕点了点头。
石燕想的是顺其自然就好了,如果是能够获得诺贝奖那自然更好,而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如果这个成果真的这么重要,获奖也是迟早的事,不争朝夕。
不过高远却并不是这么想,诺贝尔奖,他是一定要让石燕获得的。
首先这个成果的确值得获奖,而其次,石教授为了这个成果付出太多太多了,而石燕这段时间也很辛苦,总要让他们的付出能够得到回报,能够让他们,得到全世界人的尊敬。
而且另外一方面,如果石燕凭借此项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这个药品来做宣传了,到时候势必会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
单单一个提名人资格的问题,这当然难不倒高远。
第250章 全国市场
高远是在快要12点了才返回的寝室。
石燕当然也挽留了高远,而高远也并不是第一次在石燕家中过夜了,但今天他依旧还是坚持回到寝室去睡。
石燕又说明天让高远随她一起去医院看看石教授,高远倒是也很想去,不过鉴于这两天的事情太多,便只是说:“明天我恐怕不能跟你一起去看石教授,我还有些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你帮我跟石教授说一声对不起啊。”
“还用说什么对不起,”石燕笑了笑说:“没关系,你有事就先忙你的事,反正我爸爸的病情现在已经快好了,以后你们有的是时间见面,也不差这一天。”
于是高远便告辞离开了石燕家。
如果此时是开学的时候,那都已经12点了,寝室早就已经封锁楼门并熄了灯,不过此时是假期,看守楼门的宿管科老师也早都放假了,因此学校内也没有了这些限制。
宿舍楼门随时都可以出入,而且此时高远的宿舍里也都亮着灯,寝室内的几个兄弟也并没有入睡,反而是正在谈的热络。
“你们在聊什么?”高远进屋之后问。
“我们在讨论讨论,怎么样把全国市场给建立起来。”陈卓钊回答说。
高远也来了兴趣:“那你们讨论出了什么结果没有?”
三人都摇了摇头,赵大宽说:“现在还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陈卓钊和胡锐他们俩各有一个办法,可现在也没定下来,究竟有什么办法更好。”
“哦?都是什么办法?说来听听。”高远笑着问。
胡锐首先说出了他的办法,道:“我觉得咱们现在在京城的业务量最大,这个就是咱们的根基,咱们应该在这个根基上求发展,高远你说对不对?”
“这个是肯定的啊,那然后呢?”高远又问。
“另外咱们的人手也比较少啊,虽然现在有一百多人了,可要扩展市场,所需要的人手也需要慢慢增加,所以我的看法咱们就以京城为圆心,先把咱们的红酒卖到京城附近的县市去,慢慢地拓展半径,这样总有一天能把咱们的红酒卖到全国各地去。”
说完之后,胡锐又问:“高远,你觉得我的这个办法怎么样?”
“嗯,挺好的啊,中规中矩,”高远略略评价之后,又问陈卓钊说:“那你的办法呢?”
“胡锐这个办法是面的拓展,不过我的办法是点的拓展。”陈卓钊解释说:“要我说就是直接在全国来选几个大城市,每个城市设立一个办事处,由办事处来负责这个地区的销售,至于周边的县市啊,根本就不用再去开拓了。”
“我靠,你这个办法不行,比如说吧,你要是选了上海,难道我们的业务员还得跑到上海去啊?你也不是不知道咱们的业务员可还都是学生呢,根本不可能这样长期出差。”
这点的确是个关键,陈卓钊也没想出好的解决办法,看陈卓钊哑口无言了,胡锐又说:“就算你在那个城市招人来给咱们打工,可是咱们不也得去招聘不是,而且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