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些学生用品去到她们坟前烧了,拜祭祷告一番。果真,过了几天司机的病就渐渐痊愈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假如有那么一天,真的时运低遇见了那些脏东西的话,千万不要害怕,因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常告诫我们,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只要心中无鬼就不用害怕,好人自有好报,就像故事当中的公交司机,只要把事情处理好,最终都会逢凶化吉,有句话叫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如果做了不小亏心事,又遇上这档事,那就自求多福吧。俗话有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生在世,总是要心存敬畏,不要存半点侥幸心理,特别在当今资讯发达的时代,检举揭发是家常便饭了。
;
第 002 章 笔仙解惑
“笔仙”是一种招灵游戏,一般通过铅笔作为载体来和一种我们俗称为”笔仙”的未知生物进行交流。这个游戏曾经在各大校园之中风靡一时,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笔仙”这个游戏就曾是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最常玩的游戏之一。
当时的我年少无知,也曾和好友一起多次玩过这个请““笔仙”上来”的招灵游戏。那时候玩这个游戏,多数是问一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问题,如学习成绩,未来一段时间考试的班级排名,某某人的生ri等问题。
记得当时,玩“笔仙”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先要在一张空白纸上的顶端写下十多二十个常见的姓氏,如赵、陈、梁、黄、李等,反正身边有人姓的姓氏都写下去就对了,因为请”笔仙”上来问问题的时候要用到。接着就在纸的中间写下由1到100的阿拉伯数字,最后在纸上的未端用圆规画一个圆形的方圈,圆圈中间点一个实心的点,在圆的上方写下是与不是两个答案,是让请上来的“笔仙”回答问题时核对问题的准确xing时用的。
做好了前期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以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玩请“笔仙”上来问你想问的问题了。首先,玩这个游戏的两个人的右手要用手背靠手背的方式交叉握在一起,把铅笔夹在两个人双手手背交叉握在一起的八只手指的中间,把铅笔的笔尖对准纸张所画的圆圈中间的实心点作为起点,然后两人诚心诚意的默念“请笔仙上来”这五个字,不停的默念,直到两人手握的铅笔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自动走上去纸张的中间位置,这时候就告诉你,你们已经成功请了“笔仙”上来,你可以问你想问的问题了。
随着你问问题,铅笔就会自动走向阿拉伯数字或姓氏,当需要确定问题对或不对的时候,当要你问它是或者不是,你们两个人手上所握的铅笔就会走向纸上“是”或“不是”的位置,以此来回答你所提问的种种问题。例如你问”笔仙”明天是否会下雨,铅笔就会走向是或不是来回答你。然而,你可以提问的问题都只能围绕着与数字、姓氏有关的几个简单问题,所以可以问的问题都会比较单一。记得我们当时玩的时候,最常问的就是某某校花喜欢谁,自己期中或期未考试会考多少分,自己喜欢的人出生年月ri之类的问题,当时就发现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只要是当事人知道答案的问题,所谓的“笔仙”都能回答正确。关于未来的问题就会回答得模棱两可,不着边际了。最后,在想要结束”笔仙”游戏的时候,两个人再一起默念“请笔仙下来”五个字,不停的默念,默念到直到“笔仙”回到纸张未端的圆圈实心点的正中间,两人手上的铅笔停止滑动了才能松开手,把铅笔放下来。
直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就是那支握在我们手上的铅笔,在我们两人都没有动的情况下是怎么会走动得这么有力。有人说,肯定是有一方参与者的手带动着铅笔走动,但是却撒谎说没有动,也有人说,是两个人都在不由自主的动,当时我们年少无知,就把“笔仙”这个游戏归类为无法用科学解释的超自然现象,也不存在什么心理负担。
后来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才慢慢的有了头绪。原来“笔仙”是起源于我国最古老的巫术之一“扶乩”,“笔仙”可以说是“扶占”的变种或简化版。“扶乩”最早发源于对我国传说中紫姑仙的崇拜,而起源的时间历史记载说法不一。宋代人洪迈在其《夷坚三志》中认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才逐渐出现,南朝的刘敬叔在其《异苑》中却早有这方面的记载。扶乩巫术的变化,表现在紫姑故事的变化、请神时间、场所和请神内容的变化等诸多方面,沈括的《梦溪笔谈》也曾有过记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
那么铅笔为什么自己会动呢?!现代的物理学家从物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