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莫去想那些不着实际的,随手拿起书案前的那jīng美的零嘴,这是八妹在走的时候留下的一些,想起那可爱的刘延琪,不禁让刘延昭心中生出些暖意。
或许他可以做出些改变历史的事情,即便不能挥斥方遒,但至少可以改变rì后杨家的命运。
据后世所传,金沙滩一役,大郎、二郎、以及三郎死于幽州;还未出现的四郎被俘虏,然后成了契丹的驸马;五郎出家为僧,七郎被潘美shè死;就连刘继业也因为潘美等人的排挤而兵败撞死在李陵碑。
所以说,金沙滩是整个杨家衰落的转折点,如今,身为杨家一份子,刘延昭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是不是可以用他先知历史的这点优势来改变这场悲剧的发生?
右手下意识的敲打着书案,刘延昭不断在心中思考着这个突然萌发出来的打算,这一世,他是杨家的一员,自从取代了杨六郎之后,与杨家便有了割不断的联系。
更何况眼下还处于乱世,印象中距北宋统一还得有个三四年,就这样的脱离杨家,走出去还不知道会死在何处。
既然来到了千年之前,刘延昭肯定不愿这般窝囊的度过,那倒不如顶着杨六郎的身份,在这风起云涌的年代活出些sè彩来。
这样一来,刘延昭算是有了奋斗的方向,无论如何要保住杨家!
主意已定,脑中突然涌出很多的思绪,刘延昭不禁磨砚提笔,拿过一张白纸写了起来,这是他前世养成的习惯,思索的时候,喜欢在纸上记录下不断跳跃的思绪。
将这两rì来与张允打听来片段首先写下,976年,赵匡胤早已经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皇帝。
南唐已经在去年,也就是975年被北汉所灭,如今也只剩下了北汉了,这个偏居一隅,苟延残喘的小朝廷。
那年雪夜,赵匡胤与他的名相赵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方针,虽然不知道前者什么时候死,但这方针却是被后来者赵匡义完美的执行了,因而此刻北汉已经是北宋的眼中钉,双方关系极为紧张。
大战没有爆发,可是双方都没有消停,就在不久前,北汉军队还在刘继业率领下偷袭了洪洞县,而这样的交手已经是屡见不鲜。
根据历史记载,北汉最终是因为皇帝刘继元投降而灭亡,作为北汉的顶梁柱,刘继业也投降了宋朝,重新改回杨姓。
而这投降的时间刘延昭一时真的记不清了,此刻他很是懊悔,如今形势,多知道一丝消息,特别是大事件发生的时间,便能多出一分先机。
不过记忆中,北汉覆灭与南唐相隔时间不久,所以,匡扶北汉或者蓄势自立为王根本就不切实际。
不断将纸上罗列出的划除,最终,便剩下一条,投诚北宋。
虽然杨家最后也是投诚了北宋,但是刘延昭这投诚与其意义不一样,即便都是投降,但若是抢的了一步先机,那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首先要做的事情得是与北宋有所接触。
接下来便有了难题,他现在的爹,刘继业的xìng子耿直不阿,绝对不会弃了效忠半辈子的北汉。
要不是刘继元投诚,以及念及太原城百姓的xìng命,刘继业怎会自取其辱,在古代,做臣子与做女子的一样,都看重节cāo,忠贞不二,若是刘延昭现在劝他主动投降北宋不被打得半死就算是万幸之事了。
所以得暗地里做些手脚。
左手习惯xìng的拖着下巴,右手持笔伫在了那里,眉头皱的更紧,许久,猛的提笔在宣纸上书写起来。
“呼~!”
放下手中的笔,刘延昭甩了甩发麻的右手,多少年了,没有用毛笔来写字,还真有些酸累。
不过还好,总算是对rì后有了计划。
逼反刘继业必定要从北汉朝廷入手,所以,他得到那晋阳走一遭。
当然,整个计划最为核心的是要改变杨家一门皆是武将的局面,乱世之中,武能守土亦能开疆,可是在太平盛世却是无比鸡肋。
特别是在北宋这重文轻武的年代,一个文人都可以指挥兵马,这种局面对于没有根基,而又是将门的杨家极为不利。
所以,要扭转历史,就必须得有人弃武从文,至于人选,没有比刘延昭这个曾经是师范中文系毕业之人更为合适了。
将桌上的纸拿起,放在油灯之上,看着它慢慢的化为灰烬,刘延昭的心却是越发的安定下来,至少现在,他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伸了个懒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