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1/4 页)
“是!陛下,臣……”
“可事实上,当月,大蒙连克吉州、信州二城,并且因吉、信二州先前一直死守,大蒙破城后屠尽城中居民!如此大事,你又为何隐瞒?!”
“陛下,臣……”
“今年三月,南方多地水患,灾民无数,你却告诉朕只涨了些水,并不曾有百姓受害!”
“陛下,臣……”
“大胆沐长贵,如此军国大事,你却敢欺瞒于朕!你将朕置于何地?!将天下百姓置于何地?!”
“陛下,容臣禀报……”沐长贵的头连连磕下,连那地面上都印上了斑斑血迹。
“还有你们!”皇帝抬手指向殿下群臣,目中几欲喷出火来:“宰相欺瞒朕,你们居然也都跟着隐瞒。到底朕是这一国之主,还是沐长贵是这一国之主!”
“陛下息怒!臣等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惶恐的声音此起彼伏,群臣们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多出一下,暗中却都纳罕不已:一向不关心国事,只顾自己享乐的皇帝怎么会突然知道这些事的?又是怎么想起来关心起国事的?
哪里知道,只是因为一个小宫女的几句话,便如蝴蝶的小翅膀在皇宫里轻轻一扇,就在朝堂之上,卷起了层层风浪。
“陛下恕罪,臣也是恐国事让陛下忧心,这才未能实情上报。臣,绝非是故意欺瞒!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事已至此,沐长贵知道无法开脱,只能告饶。
然而他这样的话,在皇帝的雷霆之怒下,只会火上浇油,起不了丝毫作用。
“宣朕旨意,沐长贵身为百官之首,未能代领百官为朕分忧,反而欺上瞒下,祸国殃民,实在罪不可恕!罢免沐长贵宰相之职,沐长贵回家自省,无朕旨意不得随意步出家门一步!兵部侍郎孙桂身为兵部主理官员之一,却玩忽职守,上不为君分忧,下不理兵事,既然不能胜任本职,便也一同撤职,回家反省!其他官员全部罚奉半年!今后若还有此类欺君事件,杀无赦!”
处罚完了,接下来,皇帝便开始就最近的军情与众臣们议论开来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襄阳之事。要知道,襄阳乃是中原咽喉之地,一但失守,大蒙军便可一马平川,顺着长江直取南楚腹地。那时,南楚便将有灭国之危!
第三十二章 帝王怒
皇帝一升朝就将百官斥责了一番,紧接着又将宰相、兵部侍郎这两位位高权重的官员给罢了官。一时间,举朝震惊。连接下来论及解襄阳之围的事时,百官们一个个都唯唯诺诺,不敢多言。生怕说错了,也会受陛下雷霆之怒的波及。
李基一瞧这模样,心中更恼,道:“一个个都哑了吗?!平常不都挺能说的吗?怎么今日都不作声了?是无能还是不愿助朕为国分忧?若是无能,那就主动滚蛋。若是不愿为国分忧,也都大可说出来,免得在朝堂上装哑巴,叫朕恼火!”
李基都这样说了,群臣们哪还能再继续装下去?
有些胆大的,便开始试着提出自己的意见,渐渐得便议论开了。
堂下主要分为两派意见,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主和派认为,大蒙人乃是出身荒蛮之地,地贫人悍,之所以屡屡侵犯皆是因为蒙地气候寒冷,地区贫瘠,不得不靠劫掠来求生存。若是南楚能派使出去谈和,并许以重利,想来他们得了好处,便会知足而去。
而主战派则认为,主和派人的想法实在太幼稚。不错,大蒙先祖确实是出生荒蛮之地,以游牧为生,生活艰苦。可是近百年来,大蒙国地域越扩越大,已是完整的国,再不是当初的游牧民族。入侵南楚,也并不是为了生存需求,只因狼子野心,意欲吞并南楚,取而代之。所以,谈和送钱。根本起不了作用,反而会叫人看轻。眼下,只能以戈止战。欲解襄阳之危,朝廷需派军马支援。并且要加紧筹备粮草。
皇帝思来想去,也侵向于“战”。可是派谁去领军支援,又该派哪队大军出去?以及粮草的筹备等等事情,真是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千难万难。
首先,在朝的武将,一个个都是安逸惯了的,没有人愿意犯险。没听说吗?大蒙人作起战来不要命似的,一个个凶猛如野兽。
还有粮草也是大事。没有吃的,怎么打仗?可是要养活至少几万大军,那可不是一点小钱就能解决的。而国库中,其实早已空了。当然,怎么空的。被谁贪走的。财政大臣是绝不会说实话的。他只把皇帝最近又修了哪座宫殿。花了多少钱,而连年受灾加上战事影响,国税入不敷出等等事情夸张了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