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什么却是众说纷纭一通瞎猜。甚至有人大胆猜断言,董刺史今天是要大开杀戒,把几个办事不力的属下当众斩首,以振军心官心民心,旁边有人撇着嘴表示反对,“自古官官相护,哪有贼没来就自己杀开自己人的道理!”,对面的人更不服,“那是常日的道理,这贼兵来了要是守不住城,全都的完蛋,董刺史为了自己的脑袋也的先杀一儆百。”“完蛋的只有你我这样的人,有钱有势的人早就准备开溜了。。。”
众人正各说各话的争持着,只听几声炮声,董昌顶盔贯甲一身戎装的走上高台。缓缓的朝台下一扫,刹时之间,广场变得鸦雀无声。
高台上,董知府面带忧凄之色,开门见山的说道:“今日将诸位请到这来只为一件事。诸位应该都知道了,贼将毕师铎、曹师雄已经奔我们这里而来。也就再有十天半月,我杭州城就要面临一场兵燹浩劫。”
说一出口,广场上就是一阵骚乱,虽然人人都听说巢兵要来进攻,但此时从刺史嘴里明确的说出来,还都是心里一哆嗦。不少有人低声的哭泣起来,更有些婆婆大婶们已经翕动着发白的嘴唇念起佛经道经,一旁有人马上嘘声制止,因为都关心董刺史下面再要说什么。伫立在高台前的几百多人官员缙绅也都表情复杂,有的望天有的看地,有的闭眼有的皱眉,大家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都隐隐的有点哆嗦。
董昌等台下略微安静,提高的嗓门接着说:“贼兵势大,临安兵少,这是事实。所以,这几日来谣言四起,很多人终日慌慌,这些我老夫或许可以理解。但是——”董昌猛地两眼一瞪,白净文雅的脸庞冒出一股黑气,声音也陡的严厉起来,“有些府县官员,有些城防营将领,有些缙绅大户,在此危难之际,不思尽忠报国,不思尽职守城,私下串通,只想着贼兵到来之前弃城逃跑。国家养士千日,难道就是要你们做出这等事情吗?!”
第三回 只身敢挡虎狼兵(2)
“逃跑”这两个字象块巨石砸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广场上人头攒动,但黑压压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很多官员富户心中砰砰直跳,脸上阴晴不定。忽然有人怒吼:“谁敢逃跑,杭州百姓绝不答应!”跟着响应之声几处而起。董昌向下按了按手,“稍安勿躁。”听下面又逐渐安静下来,接着大声说:“虽说贼兵势大,但并不可怕。他们是远道来袭,一定十分疲惫,强鲁之末,力不能穿缟素,更何况还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人数再说,有何可惧!只要我杭州,不论兵卒百姓不论富贵贫贱,齐下一条心,四十万人心啊!一定能守住城池,打退贼兵!只要能守住,高大帅就会派大军来援。诸位,这正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大好机会。有捐输钱粮者,有杀敌立功者,本刺史定当上奏朝廷,为他请功。”跟着又高喊了一句:“我们杭州从来都不缺英雄好汉!”
话音刚落,台下嘈杂声再响。不少人作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状,好象马上就想跟贼兵拼个你死我活。董昌更提高了嗓门,话锋一转,陡的充满杀气:“我辈典守中人,从即日起,再不得狐疑观望,有贻误军机的,有敷衍塞责的,有不听军令打算逃跑的,我董昌能饶你,国法三尺剑定要了你的首级!”说完朝台下官员将佐一个个的扫去,大部分人吓得赶紧低着头,冷汗涔涔浸湿了后背。董昌语气又一转,“不过,本府也不会强人所难,非守典之人,想要离开的我不阻拦,不过只限于本日申时之前,过了申时,非本府批准,任何人再不准随便出城。贼兵敢来,要不大家同心守城,不要就是玉石俱焚!”他这么宣布一下子就断了那些缙绅大户出城躲避兵灾的可能,台下的那些人个个暗自跌脚,本来打算这几日就携家远遁的,没想到给董刺史关在了城里。听说黄巢军尤恨有钱人,真破了城,或许那些要饭花子倒没什么事,而自己恐怕就在劫难逃了。
广场上虽然人多,但一是安静,二是董昌嗓音洪亮有力——从小摇头晃脑吟诗念文打下的童子功,所以在场大部分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外围的百姓听了董刺史这话都是高兴非常。更有人幸灾乐祸的想:“该!早该这样,凭什么黄巢来了还是我们顶住,有钱有势的倒跑了。”中国百姓有名的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就怕不公平,只用有权有钱的能死在一块,心里就好受多了,当下众人忽然觉得巢军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
忽然西头一个亮嗓门吼了一声,“大人说的太对了,是杭州城的人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贼兵来了在场的一个也不能少了。”他的意思当然是指向高台前的那些人,其他人都听的出这句话的潜台词,跟着起哄叫嚷。
“至少老夫,”哄笑声过去,董昌眼睛露出决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