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页)
政行了一礼。
这次贾政终于不再避让了,虚扶了一把之后,说道:“你果然是个明白事理的,比你那不争气的兄弟却要强上无数倍。”
听见贾政说到了贾宝玉,贾琏回答道:“宝玉兄弟天资过人,如今只不过是还未转换心思罢了,想侄儿早年比宝玉兄弟岂不是还要混账无数倍,料宝玉兄弟只要回心转意,将来成就必然在侄儿之上的。”
贾政听了,心中却以为然,然后心里想着:看来自己这一世恐怕是不能驰骋官场了,好在如今琏哥儿已经能够担起荣国府重担,自己若不然就辞去了身上的差事,一来让琏哥儿更加名正言顺的代表荣国府,二来也好沉下心思专心在家教导宝玉成才!
若宝玉也能像琏哥儿这样的争气,不求他也能马上封侯,但外面有荣国府的底蕴,宫中有元春照料,朝廷之内还有琏哥儿提携,只要宝玉稍稍上进,何愁他没有出头之日!真如此,岂不强过自己在这里蹉跎度日?
想到这里,贾政打定了主意,回府之后就与母亲夫人商议此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府
皇帝在宫中大宴百官,庆贺征战吐蕃之大捷。
同时为了把皇帝之天威广为传播,又命人快马传报全国各郡,把皇帝御驾亲征的事迹,浓浓的描写了一笔。
当然,皇帝自然不会忘记功劳最大的冯唐与贾琏,不仅仅赞他们为百官之楷模,更令他二人京都夸官三日。
夸官三日原本是读书之人中举之后,获得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的殊荣之后,胸披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京都的主大街上游街炫耀。
而冯唐与贾琏这样的大军功,自然也是能夸官的,只不过是平日里因为战争不多,如此的大胜更加不多,所以非常少见罢了。
因此这样一来,冯唐与贾琏自然能被百姓敬仰,而且还能更加体现皇恩之浩荡!
庆功宴结束之后,因为此次跟随贾琏出征的锦衣军都立下了大功,所以早被安排至其它偏殿去饮宴了。
这样一来,因为第二日贾琏还要进行夸官仪式,所以就由皇宫的禁卫护送贾琏与贾政,一路回了荣国府。
此时,京都之中早就四处传播了贾琏之名,街上行人看着骑在骏马之上的贾琏,无不充满了敬畏与羡慕。
好不容易回到了宁荣街,只看见宁荣两府上下,全在贾母的带领之下站在荣国府仪门之下迎接。
看见贾琏到来,贾府低于贾琏辈分的子侄,还有一众跟随的奴仆丫鬟,立即跪倒在地,嘴里高喊:“恭迎二叔(侯爷)回府~!”
贾琏连忙下马,疾步来到贾母跟前,跪下说道:“不孝孙贾琏,请老祖宗安。”
“好,好,好啊!”贾母凝视贾琏,连道了三声好。
一年未见,贾母只觉得贾琏黑了,却更英武了。
遥想自己早逝的丈夫,当年同样也是这样意气风发,如今有嫡孙能够效仿先祖,以一己之力马上封侯,贾母想着让自己今儿就是死了,也能够含笑九泉的。
冠军侯,这可是本朝前所未有的荣誉!看那些个以为荣国府要落魄而疏远的势利眼们,如今还用什么样的嘴脸来看我荣国府!
只见贾母杵着拐杖,亲自扶起了贾琏,说道:“有孙如此,我老太婆也能挺着胸膛去地下见你太爷爷了!琏哥儿快起来,让我好好看看,这一年的征战塞外,吃了不少苦吧,可曾有受伤?”
贾琏站了起来,看着满头白发的贾母,虽往日里也曾经抱怨过贾母的偏心,但是此刻心中只感到了那血脉中浓浓的亲情。
先让跪迎自己的本家子侄与仆人免礼,贾琏再看向贾母身后,贾赦,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李纨,王熙凤,平儿,尤二姐,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三春,贾宝玉,贾蓉,贾芸,贾蔷,甚至平常不露面的秦可卿都来了。
还有如鸳鸯,紫鹃,晴雯,等等熟悉的面孔,此时都含着眼泪看着自己。
贾琏于是又先对众人点头示意了一下,然后笑着回答道:“有劳老祖宗忧心了,有老祖宗的福萌庇佑,孙儿一根毫毛也没有伤着,只是在那吐蕃随便逛了一圈,那吐蕃王就认输投降了,还这么捞了个侯爷的爵位回来。”
看着贾琏的故作轻松,众人如何不知道他的意思,只听贾母说道:“愣是胡说了,那吐蕃王又岂是好想与的,而冠军侯又岂是普通的侯爵可以比拟的?知道你如此说是为了安我们的心,罢了,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先去见过你老子娘,然后我们再进屋与你媳妇姐妹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