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页)
: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近来国际形势骤变,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自上海爱国冤狱爆发,世界震惊,举国痛愤,爱国获罪,令人发指!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唆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结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以上八项为我等及西北军民一致之救国主张,望诸公俯顺舆传,开诚采纳,为国家开将来一线之生机,涤以往误国之愆尤。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临电不胜待命之至。张学良,杨虎城,朱绍良,马占山,于学忠,陈诚,邵力子,蒋鼐文,陈调元,卫立煌,钱大军,何柱国,冯钦哉,孙蔚如,陈继承,王以哲,万耀煌,董英斌,等叩文。
通电发出后,又分别致电,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冯玉祥,程潜,李烈钧,唐生智,阎锡山,傅作义,宋哲元,刘湘,李宗仁,白崇禧等中央要员和各地大员,向他们说明扣押蒋介石的起因和和平解决事变的八项主张,希望能获得支持。可是除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和蒋夫人宋美龄在上海,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蒋介石的妻舅,宋子文在香港未受到电报外只有李宗仁,白崇禧,发表通电,赞扬张学良,杨虎城“虽救人自溺,在所不惜”并要求南京政府采纳张杨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其余各大员,多持静观其变之态度,唯阎锡山一反常态,复电向张杨发难。
(二百)
十二月十二日下午南京政府在收到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通电后,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和政治局委员紧急会议,会议一直延续至深夜,会议中争论异常激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孙科,李烈钧先后发言,均提到为了蒋介石的安全和避免内战,主张和张杨谈判,实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但遭到军令部长何应钦的坚决反对,何应钦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与日本军政界的关系相当密切,和日本政府也早有勾结,因为不满足军令部长的权威,并早就垂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头把交椅,巴不得蒋介石死于张杨之手,因而联合毕业于日本东京帝都大学国民政府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以及居正,吴稚晖,力主以武力*张杨,反对冯玉祥等人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看主张*的人数居多,且又掌实际军权,遂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司令,并通过了下列的决议。一、孔祥熙以行政院副院长,代理蒋介石行政院长职。二、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由原来的五人增至七人,并加何应钦,程潜,李烈钧,朱培德,唐生智,陈绍宽为常务委员;三、军事委员会由副委员长和其他常务委员负责召*议,四、何应钦负责调配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五、免去张学良的一切现任职务,提交军事委员会严办,所辖军队归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会议结束后,何应钦当即以军事委员会名义下达了*张杨的命令。十三日由上海,香港赶回南京的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龄见中央已通过以武力*张杨的决议皆不满。宋美龄大骂何应钦居心不良。何应钦也不甘示弱,公然反驳道:“纯属妇人之见。”正在争吵激烈时,蒋介石的政治顾问端纳说道:“我不相信张汉卿会加害委员长,我和张汉卿是好朋友,我愿去西安探望委员长,不知你们可同意否?”何应钦坚决反对,余皆同意,十四日,端纳乘机飞往西安,临登机时,宋庆龄暗将写有“南京戏中有戏”的字条塞在端纳的手中,并嘱其面交蒋介石。十四日,何应钦致电在法国医治枪伤的汪精卫,请其回国主持中枢大计。同日,东北军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龄软禁了副军长黄显生,并联络十七路军之军长冯钦哉军长发表投蒋反对张杨之通电。同日,苏联《消息报》发表西安事变的消息,并发表评论道:“张学良之发动,足以破坏中国御侮力量之团结,不仅为南京政府之危险,仰且威胁全国。以反日运动为投机,高举反日旗帜,事实上加速国家之分裂,沦中国为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