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页)
他们这些兵的素质更差,如果任其被裁,恐怕自己师长刚当上就得降级当团长甚至营长了。
因此劝告效果不大,一个新任师长道:“可是司令,如此下去,我的部队就要被裁光了,还要我这个师长干什么,不如把我也裁了好了。”
赵书礼心领神会,知道他的顾虑,笑道:“你们都不用担心,十万精兵远胜百万乌合之众。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承诺,你们现在的番号和建制都不会变化。只要你们手下的士兵素质能达到德国的水平,你们裁下去多少人,将来还给你们补充多少人。你们大概还不知道,我们绥察蒙更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就要出台了,届时将有更多的人像当初的你们一样,分配土地,进入军营的。”
总算是安慰下去了这批军官,可是不久他们自身就也受不了了。
因为德国人在整训了三个月士兵后,将翻译成中文的德军训练大纲,交给中国军官自己训练士兵,他们的目光则盯到了那些军官身上。他们说这些军官专业素质还是太差,大多数都不懂土木作业,阵地构筑,火力点分布等基础性的东西。更别说火炮使用,还有步骑协同,空地协同之类的了。
在用同样的德国标准培训下,军官的水平固然增加很快,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遭到淘汰的家伙。甚至不乏一些高级军官,其中就包括魏冉,他本是沈广聚时代的副旅长,后来被赵书礼收编后,先后担任旅长,师长等职。可这个人总是以大老粗自居,以不学无术为荣,以前赵书礼能容忍他,因为他带兵确实有一套,虽然野了点,但是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打的绥西的土匪都不敢活动,纷纷跑到了察哈尔去了。
但是这次德国顾问的培训他却很不配合,很快德国人递给赵书礼一个不合格名单,其中他就位列榜首。德国人要求赵书礼将这批不合格的军官解职,等培训合格后在重新安排职位。
这下子牵扯可就大了,还牵出来一个师长,还是绥西军中的元老,赵书礼不敢大意,一个弄不好真的会出事的。于是当这第一期裁剪名单出来后,他立即把所有要被裁撤的军官召集起来,跟他们解释,希望解开他们的心结。
“司令,我从小长在陕北,方圆百里都找不到一个读书人,让我怎么可能识字吗。我确实是笨了一点,可是以前跟随冯玉祥大帅的时候,刻苦训练虽然不识字但是也做到了连长,带兵打仗也没有出过大错。怎么到这里,在这些洋鬼子手里就不行了,怎么就不合格了呢。”
说话的人是收编过来的冯系西北军一个军官,当初刚过来的时候是连长,宋哲元带走大批军官后,他胜任团长,此次因为文化知识太差被德国人勒令解职,他心里很不服气。“凤翔啊!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我们西北边防军的目的是保境安民,周边又都是凶恶的不怀好意的军阀势力,如果我们不努力迟早一天被人吃掉。我知道你是第一批选择举家前来河套的西北军军官之一,你家里分了一百亩地都耕好了吧,我想你也不愿意有一天家里的土地在被人抢走吧。”
顺便说一下,赵书礼分出去的土地,基本都是苏方通过修渠开发出来的,原本是沙漠或者是荒地,因此虽然招降了这么多士兵,分出的土地以百万亩计,可是还是有太多的土地在荒芜着,赵书礼已经着手制定新的移民计划了,届时将有超过五百万家庭受益。
秦凤翔不说话了,他家里自由贫苦,他父亲依靠给地主当长工,养活了他们弟兄三人,可实在太辛苦,后来冯玉祥的军队从家门口过,他就参军了,心想起码能混个饱肚,哪成想冯军实在是太穷了,军饷的事就不用提了,还经常饿肚子。但是冯玉祥本人对士兵亲如家人,甚得军心,要不是如此,秦凤翔也不会忍饥挨饿跟他陕西到河南一路到北京了。但是当冯军失败已成事实后,秦凤翔带领手下投降了西北边防军,生活于是好了很多,吃饭自然不是问题,军饷也基本上能发下来了。最后更是听说这里给军属家庭,每户提供五十亩到一百亩的田地,他是军官可以得到一百亩,在从小都穷怕了的他看来,这一百亩地比个金山都值钱,有了这些地以后他家里人再也不会挨饿了。于是很快回家,把兄弟都接了来,可惜的是父亲由于操劳过度,中年就去世了。
兄弟三人到了河套后,果然给分了一百亩土地,虽然是毛乌素沙漠中的半荒漠土地,可是已经修好了渠道,他们相信只要能引到水,不几年这里就是肥沃的水浇地了。安置了两个兄弟后,秦凤翔再次回到军中,这时他已经死心塌地决心留在绥远了,可是却被通知不合格要求离职。
赵书礼知道,像秦凤翔这样的军官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