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页)
经过统计,李三江的部队已经伤亡了两万人,其中至少一万人牺牲,或者重伤没有治愈的希望了。受伤的人数如此之多,塞北地区十几家大小医院已经全力支持军队了,可后方的医务能力仍然无法满足要求。
而英军的伤亡同样惨重,他们至少也有上万人的伤亡,另外还有上千人在攻击过程中被俘投降。尤其是其中一些印度兵,他们的战斗意志不怎么样,可是在此前的战斗中却常被派到前方去做强攻任务,这就是所谓的炮灰,当然英军也不指望这些炮灰能起到多大作用,只期望他们能疲弊对方,甚至消耗一些对方的弹药也算不浪费了,因此丝毫不在乎他们的投降。往往他们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冲锋的时候要保护纯种的英籍士兵,撤退的时候则要掩护他们。这些印度兵之后就是南非士兵,接着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士兵,反正英籍士兵是最高等级的。
英军中这样的歧视由来已久,但是也是有作用的,投降最多的是阿三士兵,而最少的就是英籍士兵了。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早在一战中,印度兵虽然数量众多,但是他们所起到的作用甚至不如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南非这几个有大量白人移民的英国殖民地,他们对于宗主国英国有着一种奇怪的近乎痴狂的心态,当然他们自己也以大英帝国公民,女王陛下的臣民自居,并以此为荣。这是一种有悠久传统的贵族崇拜心态,甚至早已摆脱英国统治的美国人也具有这种心态,往往英国女王到这些国家访问,比如到美国去的话,会比美国总统更受欢迎,程度比之迈克杰克逊开演唱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这种歧视后来却被赵书礼利用了,这是后话了。
英军总攻第三天是塞北军最艰苦的一天,同时这一天,陈驰和高凤举的先锋军几乎同时到达了天津郊外。随即他们发动了攻击,可是让他们意外的是,他们遭到了反抗,不仅是英国人的反抗,还有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参加了进来。
同时,塞北整府收到了这些国家发来的照会和压力,他们要求塞北军不能进入天津。
九十七节 燃烧的天津港
对于塞北跟英国(荷兰直接被忽略了,第二次他们也没有派出新的军队,只有五万英军)的战争从权力人物到平民,中国人都是十分关注的,但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上街示│威的人群几乎没有了,不过抵制运动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无声阶段,没人去刻意把热情投入其中,但是却绝没有一个人会购买英国货,也绝没有一个中国商店会出售英国货。于此对应的另一个现象是,各种报纸的销路大畅,关于塞北的各种消息充斥报端。
国际上也同时非常的关注,在很多国家塞北以及赵书礼这个塞北军阀是第一次进入民众的视线,各路国外报纸也是连篇累牍的报道着塞北和战争的情况,尽管褒贬不一但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对塞北的了解。赵书礼这个人也因为这一场战争,而第一次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就在陈驰和高凤举进入天津城外的那刻,全世界的目光便跟随聚集到了天津。
他们都想看看,这个北地的小军阀敢不敢跟全世界叫板,武力进入天津这个北方租借林立的万国城。果不其然陈驰和高凤举的军队不约而同的在天津城外停下来脚步,全世界下了结论,“英国人赢了”,他们赢在国际准则之下,中国人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敢于挑战各列强国制定的准则。
这正是埃德蒙的底气,他没有放大量军队留在物资后勤地天津,而是把天津的防卫压在了其他国家加起来共计万人左右的垃圾杂牌部队手里,这些军队有英国的印度土兵,法国的越南伪军,还有美国的菲律宾殖民地军队。但是这些军队的背后站着的是,英美等列强国。因此英国人相信,赵书礼没有胆量对这些军队发动攻击。
“国际准则和原则,以及我们大英帝国的整治力量就足够打败中国这里的三流国家了,你这下子不用担心了吧!”这是埃德蒙对忧心忡忡的阿奇博尔德的解释,阿奇博尔德觉得很有道理,心这才宽了下来。
“去他妈│的准则,那个准则规定本国军队不能进入自己的国土,这些西方白种狗东西根本就是穿一条裤衩的烂屁│眼,迟早得病一起腐烂!”赵书礼如此骂道。
因为他的桌子上就摆着各国的抗议电报,同时还有来自南京的措辞强硬的要他立即结束军事行动的训令,在看到赵书礼即将失败的情况下,老蒋终于拿出了自己领袖的架势。同时他此举第一次让赵书礼看到了他没有领袖中国的气质,本来赵书礼是一直站在他一边的,因为他觉得在即将到来的中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