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作品: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作者:B·N·崔可夫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篇。作者重点地在第一、四篇里描述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柏林进攻战两大战役。在保卫斯大林格勒的决定性战役中,他是在战役进入极其艰巨和严峻的时刻,肩负防御斯大林勒格中部和工厂区的重任。率领集团军与其它大部分一起,坚持在伏尔加河两岸和斯大林格勒市里,浴血奋战,遏止了优势敌人的狂猛攻势,粉碎了希特勒妄图一举占领斯大林格勒的罪恶计划。以斯大林格勒会战为转折,苏军由防御转为进攻,他的集团军和其它大部队乘胜西进。作者在第二、三篇里记述了解放顿巴斯、扎波罗热、熬德萨以及强渡维斯瓦河和奥德河等几个在现代战争名也占有重要地位的战役。然后,较全面地描述了1945年4月攻打柏林的战役。在卫国战争中这个规模最大的城市进攻战中,他的集团军身负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主要方向实施主攻的重托,历尽艰辛,突破了德军在塞洛高地的坚固防御,在攻克柏林的决战中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对我们了解苏联卫国战争的史实很有帮助。
作者简介: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1900…1982)出生于沙俄农村贫寒家庭。1917年,崔可夫投军于沙俄波罗的海舰队。不久,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崔可夫随波罗的海舰队加入了红色政权的行列。他19岁开始担任红军团长,为巩固红色政权,率领部队转战东西,与高尔察克白军血战,与波兰军队博斗。
1922年,战事稍息,崔可夫弃官从学,跨入苏俄第一所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留校在东方部中国系继续深造。1927年赴华任军事顾问,2年后年回国。
1938年,崔可夫升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博布鲁伊斯克集团军集群司令。
1939年年,德国入侵波兰,苏联放弃中立态度,以“解放”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为由出兵入侵波兰。崔可夫率第四集团军进行了所谓的解放进军,侵入波兰境内。12月,苏芬战争暴发,崔可夫被调任第9集团军司令,指挥部队参加了这场极不光彩的入侵芬兰的战争,同时也是他一身中所参加的败得最惨的一场战斗。第9集团军所辖的4个师承担了对芬战争中切断芬兰“腰部”部的任务。12月底,崔可夫的第9集团军虽然楔入芬军防御区40多公里,但在随后的战斗中,他的两个主力师即摩托化步兵第44师和步兵第163师(共拥有48000人、335门火炮、100多辆战车和50辆装甲车),极不适应芬兰的严寒气候,被芬军歼灭过半。崔可夫因此被解除了第9集团军司令官的职务。
1940年,法国败降,使欧洲局势不妙,而远东地区的形势也对苏联不利。为稳住日本,同时大力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使日军无力北攻苏联。1940年秋,苏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派通晓汉语、出使过中国、此时正在赋闲的崔可夫少将前往中国担任苏联军事使团团长即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指导中国的抗日战争,协调中国国共两党的关系。
1942年3月,崔可夫将军结束了在中国的使命,奉召返回莫斯科。此时,在希特勒授意下,德军最高统帅部制订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作战计划。到7月下旬,苏军被迫后撤至顿河大弯曲部,斯大林格勒面临严重威胁。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史达林格勒组织坚守。崔可夫部第64集团军,奉命于7月中旬开赴斯大林格勒前线。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崔可夫指挥的第62集团军在市区防御作战中,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数倍于己的德军部队,完成了苏联最高统帅部“不许后退一步”的任务。苏军的《红星》在社论中说:“第62集团军的震惊世界的顽强精神,使我统帅部有可能集结兵力,转入反攻,重创庞大的德国法西斯部队”。为表彰第62集团军的战功,苏联最高统帅部向第62集团军授予“列宁勋章”,并将其命名为“近卫军”。而崔可夫本人则获得了联最高荣誉称号——“苏联英雄”。
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后,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被苏联最高统帅部改编为近卫第8集团军,调入西南方面军编制内。1943年夏季,希特勒为了重新夺回东部战线的主导权,在库尔斯克战线发动了“堡垒作战”。崔可夫指挥近卫第8集团军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了猛烈反击,最后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最后胜利宣告结束。
随后崔可夫率领近卫第8集团军参加了解放苏联本土的历次会战,近卫第8集团军在崔可夫的率领下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