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太空中元和之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渐渐入顶,犹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地,至腹中自觉汩汩有声,便是效验,继而元气达于气海,下至涌泉,自觉身体振动,两足踡曲,这便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荧荧焰火起膏肓——将艾灸疗法彻底说清楚(1)
大师手记
祖国医学中的灸法,是经历几千年临床实践验证的有效的一种医疗方法。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所谓七年之病,是形容一些疑难顽固的慢性疾患,三年之艾,则表示用艾以陈者效力较好的意思……灸治的适应证很广,如哮喘、虚劳、伛 偻、咳嗽、肿胀、痞块、泄泻、痢疾、呃逆、消渴、痫证、头风痛、痹证、癃淋、疝气以及儿、妇、外、伤各科的某些疾病,多至不胜枚举。
——裘沛然摘自《壶天散墨:裘沛然医论集》
养生馆
中医刺激经络的方法有很多种,时下艾灸法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除了其特殊的疗效之外,还在于它的专业性要求不高,便于家庭操作。裘沛然教授同样对艾灸法情有独钟,专门撰文倡导,认为它“能起沉疴”。与此同时,裘老也提醒大家,艾灸疗法并不是随手就用那般简单,它同样需要一些基本知识。
1。艾灸疗法常用种类
(1)艾条灸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方法。艾条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由艾叶制成的“无药艾条”,一种是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药条”。药店销售的多为无药艾条,对顽固性疾病效果不太明显,有条件者可自制“药条”。在具体操作上,艾条灸法又可分温和灸、雀啄灸、熨热灸等。
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施灸部位,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每处可灸3分钟左右。
熨热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1寸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如熨衣服一般。一般每处灸5分钟左右。
(2)艾炷灸法
把艾绒做成圆锥形的艾炷,大的如半截枣核,小的如麦粒,把它在穴位上灸,就是艾炷灸。艾炷灸又分为化脓灸与非化脓灸两种。
非化脓灸: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感到灼热时即去掉,一次可灸3~9壮,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增加。
化脓灸: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感到灼热时仍继续进行,直至艾炷烧及皮肤表面,使皮肤起泡*或表皮红肿流水。灸破后表皮局部多会化脓,一般不需处理,化脓后结痂即痊愈。
(3)隔物灸法
又称为间接灸法,与直接灸法相对应,是指在艾火与皮肤之间放置隔热物的灸法,它并不是一种单独使用的灸法。根据间隔物的不同,又可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附子饼灸”等类型。间隔物的制作很简单,以隔姜灸为例,只需将鲜姜洗净后切成2~3毫米厚的薄片,中间用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艾条灸与艾炷灸均可隔物。
2。艾灸疗法的补与泻
艾灸疗法与其他疗法一样,也分为补法与泻法,以达到“虚者灸之,则正气得扶;实者灸之,则邪气得除”的功效。总的原则为:刺激性较弱的为补法,刺激性较强的为泻法,前者灸至皮肤略红即可,后者则以灸后发泡或形成灸疮为宜。下面,我们从艾条与艾炷两种灸法具体进行阐述:
(1)艾条灸的补泻
艾条灸的补泻,关键在操作技术上。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3~5分钟,可起到促进生理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的作用,即为补法;而用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5~7分钟,约60~100下,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时间或增加灸的强度,可起到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的气血运行等作用,即为泻法。另外,施补法时,艾条宜小而细;泻法时,艾条宜大而粗。 。。
荧荧焰火起膏肓——将艾灸疗法彻底说清楚(2)
(2)艾炷灸的补泻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灭,火力微而温和,且时间宜长,作灸壮数较多,艾炷大。灸治完毕后用手按压施灸穴位,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