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1/4 页)
高出河沿许多。=
还是老办法,黄来福让人制作黄来福大水车,将一些能屯田地带地关河之水引上岸来,并大修水利水渠,让河水可以直接流到田地旁。
在老营堡屯丁及偏关军士们的努力下,一丈一丈的水渠不断修建出来,当然,那些大水车及大灌井水车,都是从五寨堡运来。眼下的五寨堡民器坊,制作各样水车,己经是非常成熟了,除了满足五寨堡的需要外,还远销各地。
往常,这样的大工程,需要大笔的财力,不论是老营堡,还是偏关堡,都没有财力建设,但对黄来福来说,这当然不是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他的钱财还是丰厚的。
特别是有成功的经验在前,那些五寨堡的商贾们,可说是非常乐于投资。黄来福走到哪。他们都是跟到哪。这不,黄来福刚在老营堡站稳脚跟,就有大批地五寨堡商贾们,纷纷涌入了老营堡,特别是渠源锐这个急先锋。早跟了过来。他现在是黄来福走到哪,他也就跟到哪。不单是他,很多晋商们,都是这个心思。
原来在五寨堡时,很多晋商只是家中的掌柜,或是偏房族人才到五寨堡去经营。但到了现在,很多家族,己经是家中的重要人物,在五寨堡设号,重点关注了。
有五寨堡的先例在,商贾们都相信老营堡将来也会建设得如五寨堡一样。而且老营堡靠近蒙古部落,每年都有着大量的贸易量。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里设店,对将来地贸易,都方便了很多。
他们来到老营堡后。或是和黄来福商议屯田地事,或是在老营堡内开设店铺。老营堡内原来只有几家商店,才十几天后,就变成了几十家。
商贾们想得很清楚。眼下的老营堡可不比以前,有副总兵黄大人地军队在,这消费能力,可是猛地提高了一大截,特别是他们很看好老营堡以后的发展前景。连原来一些在偏关设店的商贾们,来赶来凑热闹。这些偏关的商贾们,当然都听过黄来福的大名。五寨堡地发展,还有随之那些商贾们的发财。他们都是羡慕不己的。眼下黄来福这个财神来了。他们可不能错过。特别是一些延绥镇的商贾们,也是纷纷赶来。
按黄来福的规定。只有投资的商贾们,将来才有权购买五寨堡的粮食,投资越多,将来的价格就越优惠,眼下最优惠的就是渠源锐,每石粮,仅以六两银的价格卖给他,余者地商贾们,都是七钱,八钱,或是九钱不等。眼下大明的粮食,一直都是供不应求,无论是运到哪里去,都可很快销售一空,可以预见,在未来大明的很多年里,卖粮,都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一件事。
在大量财钱地投入下,老营堡各地屯田的水利,以极快的速度修建着。除了安装河边的水车外,就是打井以安装不近河边的灌井水车了。
要提高农田的产量,最不好就是提水灌溉农田,灌井水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中国从唐代开始应用水车提取井水。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的《旱田用水疏》中,根据不同地砌护材料将水井分为石井、砖井、苇井、竹井和木井等,并明确提出井以深、大为佳。
依五寨堡地经验,五寨堡大灌井是晋西北最好的选择。灌井水车,早在五寨堡就使用成熟,只要照搬过来就是了,而且由于水泥地使用,眼下的五寨堡各农场大灌井,可以打得更深,更减少了塌方的危险。
除此之外,黄来福也考虑过,偏关之所以缺水,除了降水量少外,境内缺少树木,也是原因之一,为了将来老营堡等地的长期,这种树,也要提上议事日程。
不过按传统的方法种树,怕是难成活,偏关这个地方,本来降水量就远远少过发量,可说是树一颗,死一颗。不过黄来福查看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后,找到了后世有效的一种植树方法。
20日时,在关河边,在视察老营堡屯丁们的屯田情况时,黄来福对老营堡千户石泽道:“石千户,经我搜寻有关资料,发现要在旱地植树成活,有一个良方,那就是,可将树苗劈头剁脚成一个光杆,留芽,顶部抹上漆,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将树根浸于一个空罐之中,以防止根部渗水。然后将罐中置水,连罐带树一齐放在树坑里埋好,来年一定成活。”
石泽听得眼睛都直了,种了一辈子田,植了几十年树,还没听说过这种方法。不过既然是副总兵大人说的,那自己就试试,至于情况怎么样,等以后再说。
在黄来福大力指挥老营堡的屯田之事时,老营堡内的修葺,也一起开始。
首先,就是老营堡那条主街道的建设问题。坑坑洼洼的土路,要铺上水泥路,余者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