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加丰富。
比北美更早放映,这种情况在商品社会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笔者基本持否定态度。
第二个喙头是在中国征集北美的结尾,其实看过本片的人都知道,这种征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影片已经揭示出了最后的罪犯到底是谁,只是让观众给一个审判的权力,这种陪审团的角色已经与智商想象力无关了,剩下的只是道德以及是否留个商业续集的决策权。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本片的悬疑色彩,说句实在话,笔者在看到小屋爆炸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康纳斯没有死了,这个人很有可能是最后的罪犯。其实说明这一点不在于夸耀自己多么明智,而是要说明本片的普通性。
这涉及到一个观影习惯,当康纳斯打倒对手的时候,下一个镜头便接在了全景的爆炸场面上,以好莱坞的镜头语言,爆炸与康纳斯应该处于同一个镜头之中,如果没有,那就意味着康纳斯并没有受到爆炸的袭击。更主要的是,在运出尸体的时候,一个特写的警徽将一切都暴露了,大凡是这种特写一定是有用的,康纳斯若死了,那么这特写肯定没有必要,他没有死,这个特写才会承载着此地无银的重任。
说了这个疑点的破解,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本片的手法极其普通,任何一个有些观影经验的人都可以猜出来,这便是好莱坞最常规的手法。
其实,抛开镜头中的暗示不说,故事本身虽然混乱,但事实上也不难理解的,说到悬念,虽然不乏精彩之处,但最终还是极普通的商业警匪片,比起《洛城机密》《非常嫌疑犯》等片显然要逊色不少。
影片开头,一个完全以暴力抢劫银行的案件将正邪双方的人推上了风口浪尖。这种对峙几乎一直延续到影片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中。不得不承认,影片在这前一个小时的过程中,不但表现出警匪之时的对峙,也体显出康纳斯与助手德克之间的关系,让人很容易以为这又是一部美国常见的那种老少配警匪片。
康纳斯显然是一个经验极其老道的警探,他做事果敢,而且嫉恶如仇。但德克则多少有些学生气,他仔细地分析着劫匪的说话习惯,这令康纳斯不以为意,不但嘲讽了德克,还支付了吃饭的钱。这是一个极其细小的情节,但这个情节的设置可以说是本片最为出彩的地方。
由于付帐的时候,康纳斯正在嘲笑德克,所以当康纳斯走开留下了付帐的钱后,自尊心受挫的德克显然有些不服气,于是便收起了桌上的钱,用自己的钱付了帐。这个细节对人物性格的阐述是十分到位的,尤其是刻画出德克这个青年警探不服输的劲头,也为以后德克穷追此案打下了伏笔。其次,由于康纳斯这张钞票上所特有的味道,影片最后,德克终于意识到康纳斯极有可能就是罪犯。所以,这个情节的设置也为最后谜底的揭开打下了伏笔。
这是一个既能揭示出人物内心性格又影响着影片剧情发展方向的细节,所以称其为出彩之处当然不为过誉。看到结尾,我们自然也明白康纳斯对德克通过语音判断劫匪是黑人的结论并不是不是为然,而是故意做出一种姿态,以破坏德克的分析方向。
越过钞票这个情节,影片继续向下发展,康纳斯与德克的第二次交手便是在抓捕第一个嫌犯的时候,德克不但救了康纳斯一命,而且骑着摩托奋勇地追击着罪犯。虽然最后还是康纳斯将罪犯抓住,但康纳斯的一句表扬德克的话令两个人的关系立即好了起来。老少配影片中常规的那种意见不统一等问题似乎一下子就解决了。按照一般剧情来说,这个解决显得有些过快了,但由于洛伦兹的狡猾,所以许多人都会忽略这个问题,而把目标转向了正常的警匪对峙中。康纳斯与德克成了一对并没有什么矛盾的搭档。
接下来的情节显然是很中规中矩的,影片由于各种线索而层层推进,康纳斯与德克之间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包括英勇的擒贼,包括审问犯人的方法,影片此时所展现的情节显得十分地单一,并没有任何悬念可言。
但正如上述所说,康纳斯突然地“牺牲”了,这令警局里的人都十分地悲伤,尤其是德克,由于两个人之间已经产生了友谊,尤其是康纳斯还救过德克一命,所以两个人的感情是相当好的,以至于在这种情况下,德克对罪犯洛伦兹更是恨之入骨。而在此时,洛伦兹的电话却来了。
影片发展到这个阶段,观众应该对这个电话产生一种怀疑,因为洛伦兹在抢劫银行的时候,他所要对话的是康纳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似乎证明他视康纳斯为自己的对手,而康纳斯死后,他却将电话打给了德克,这是有悖常理的。但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