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4 页)
娇儿做打算。让她们下嫁节镇,也是给她们寻一条生路啊!”
李昭眉头紧锁。
这时,窗扉外忽然传来一片惊呼,宫人们跑来跑去,处处都是杂乱的脚步声。
太后皱眉,扬声问:“出了什么事?”
一名宫人疾步跑进内殿,因为跑得太急,不小心踉跄了一下,连滚带爬滚到太后脚下,满脸喜色:“凤翔节度使退兵了!”
太后愣住。继而大喜,声音发颤:“果真?”
宫人点头如捣蒜,喜道:“真的!他们真的退兵了!”
李昭和太后交换了一个眼神,转身出了寝殿,在内侍的簇拥下往外朝走去。
心腹内侍迎面跑过来,看到他,立刻加快脚步迎上来:“大王,卢公他们去见长公主了!杨将军好像知道凤翔节度使会退兵,刚才他在城头擂鼓,带了八千人出城去追凤翔节度使的残兵。”
李昭心里微微一动,脚步一顿,没有继续往宫外走。
九宁知道凤翔节度使会退兵。
这些天不管袁霆怎么挑衅,她不动声色,除了叮嘱炎延和杨涧死守宫门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管。
一副听天由命、就是要和袁霆死磕到底的架势。
她为什么不求救?
李昭转身回书房,“把凤翔的舆图拿来!”
内侍忙乱了一番,找到舆图,送到他面前。
李昭展开舆图,细看几眼,嘴角翘了一下。
原来如此。
第115章
“大王; 凤翔节度使真的退兵了?”
内侍斟了杯阳羡茶送到李昭手边,小声问。
李昭点了点头,眉头轻蹙,展开另外几张交叠的舆图,手指在布帛上轻轻滑动。
他喝口茶,慢慢从惊诧中冷静下来; 试图从混乱中理清头绪,弄明白九宁到底在谋算什么。
内侍站在一旁,垂首侍立,听到他低声喃喃道:“如今各地节镇拥兵自立; 互相混战,各自为政……宣武镇; 钟权所据;河东镇; 李司空所据;镇海镇; 钱氏所据;武威军; 朱慈所据;江州; 周家所据;鄂州、山南西道、淮南,周嘉行所据。清海军; 黄瑾所据。西川镇,杨昌所据; 东川镇,已经落入她掌中; 她控制了蜀地……”
头顶似有一道电光闪过; 李昭手指微微颤了几下; 霎时心头雪亮。
是啊,九宁拿下蜀地,接下来的目标,自然是汉中。
而凤翔,就在汉中北面。
蜀地北横秦岭,西抵吐蕃,南临苗疆,东接巫山,就像一个大盆子,中间那一块平坦肥沃、广袤辽阔的平原就是盆地,周围险峻的崇山峻岭则像盆壁,易守难攻,只需要死死守住入川路径,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块天然的理想的割据之地。
但是蜀地远离中原,虽然能割据一方,但没办法对中原造成威胁,只能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无法继续壮大。
想要“出门”去中原逛一逛,蜀地政权必须开门,而且要把这门掌握在自己手中。
汉中就是蜀地的北大门,扼守川蜀咽喉要道,进可攻关中平原、直接威胁京畿,退可守蜀中,可以说就是整个蜀地的大门,是入蜀的必经之路。
当年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局势,就着重强调了汉中的重要性。刘备建立蜀国,必须牢牢守住两个大门,一个是北面的汉中,一个是东面的荆州,有这两个大门,蜀中就可以在割据一方的同时占据对曹魏和孙吴的主动权。
后来诸葛亮就是以汉中作为北伐的重要据点。
九宁并不满足于龟缩蜀地,她需要往外扩张势力。
荆州、鄂州、江州几地关系盘根错节,她和江州周家、鄂州周嘉行关系微妙,现在周嘉行正和契丹作战,江州周家态度模糊,她绝对不会在这种关键时刻去打荆州的主意,自然首先考虑汉中。
拿下阆州、兴元,从汉中出兵凤翔,轻而易举。
李昭理清思绪,心口噗通噗通,跳得厉害。
蜀地在九宁的掌控之下,南面诸节镇虽然富可敌国而且割据已久,但是真正能够威胁到中原政权的淮南已经被九宁划到周嘉行名下,其他几地节镇皆不成气候,而中原现在两大势力形成鼎立局面——河东李元宗和后起之秀周嘉行。
改朝换代的不一定是这两个人,但是改朝换代之后有能力平定乱世的,只有他们二人。
当初在成都府,九宁拟好诏书,迫使李曦盖印,让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