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页)
州刺史皇甫宁旭,其他李昭许以诸多好处请来的帮手; 还有那些等着李元宗死后占便宜的权臣……
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难逃一死。
想到自己差一点就要和李元宗那厮一起共赴黄泉; 周都督心底生寒,手脚一阵阵发凉。
这个计划不是临时想出来的,早在几个月之前; 不; 早在一年前,卢公在朝堂上和曹忠撕破脸皮; 南衙北司明争暗斗; 朝中大臣争相邀请各地藩镇入京开始; 李昭就已经埋下陷阱了!
那时候他才仅仅只有十三岁!
周都督甚至怀疑长安附近的贼寇□□很可能就是李昭故意纵容的; 还有宰相赵令嘉的死; 小皇帝的懦弱无用,朝中的乱象……一桩桩,一件件,看似没有联系,现在回头细想,这一年多年来发生的事情也许全都是陷阱!
这一切,只是为了引诱各地心怀不轨的野心家们,让他们利欲熏心,丧失理智。
在曹忠的淫威下苟延残喘、深宫里长大的少年郎,设下这场瞒天过海的棋局,将所有人全都囊括其中,皇帝,大臣,百姓,世家豪族,天下藩镇,还有整个李家江山,全都是他手中的棋子!
这个计划太大胆、太奇诡、太异想天开、太让人匪夷所思,其中哪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满盘皆输、一败涂地,而且绝对没有翻盘的可能,以至于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每一派入京的地方势力都以为他们是来分一杯羹的,李元宗更是毫不掩饰他想赶小皇帝退位的意图……这些人个个兵强马壮,占地为王,自信能够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施展一番拳脚,哪怕最后落败,也能风光个几十年。
谁能想到长年病弱、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的少年雍王敢以一人之力和天下人为敌,以这样决绝狠辣、孤注一掷,近乎于同归于尽的方式来挽救李家业已破碎的河山?
他还是个孩子,在各大霸主眼中,杀死他比碾死一只蚂蚁还简单。
这个多次被曹忠当众讥笑欺侮、在幽禁监视中侥幸活到十四岁的少年,默默隐忍,联合一帮瞻前顾后、摇摆不定的文人,妄图蚍蜉撼树、力挽狂澜。
如果李昭失败了,那么史书中会留下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后人会一遍又一遍嘲笑李昭的天真愚蠢,用他的悲惨下场警示后人不要鲁莽行事。
但李昭这一次几乎要成功了。
周都督可以确信,李昭在长安这边设下埋伏的同时,肯定也在各地布置了天罗地网。
世道乱也有乱的好处,方便李昭浑水摸鱼,兵荒马乱,人心浮躁,正好方便掩盖他的布局。
他的计划应该只有他和他的心腹知情,连卢公也被蒙在鼓里,朝中文士都以为他们要刺杀的是李元宗,其他藩镇隔岸观火,等着渔翁得利,自然不会走漏消息。
最后所有人都成了李昭的猎物。
周都督能够理解李昭为什么兵出险招:这天下早就四分五裂,朝廷名存实亡,既然李家成了砧板上的肉,迟早要任人宰割,还不速索性豁出去,亲手挖掉脓毒,也许还能求得一线生机。
反正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命丧李元宗之手。
若长安的皇族真的被杀干净了,各方野心家没有顾忌,李元宗未必能如愿以偿,到那时,天下大乱,各方混战,说不定要乱个上百年才能重新恢复太平,你方斗罢我方上场,唯有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才能一统河山,开启另一个崭新朝代。
与其浑浑噩噩地等死,不如奋力一搏。
成功,李家江山还能延续几十年。
失败,那就把所下人拖下泥潭,为皇族子孙报仇。
越理解李昭,周都督越觉得齿冷——他不在江州,始终对朝廷抱有期望、希望小皇帝能够铲除奸宦重振朝纲的周刺史怎么可能守得住江州?
儿子不用说,什么事都听周刺史的。
大郎没主意,三郎没经过事,观音奴还那么小……
寒风夹着雪花扑在脸上,冷得入骨,周都督顾不上冷,接连甩出几个鞭花,催促兵卒赶路。
这几千江州兵是他带出来的精锐,也是最忠心于他的亲兵。
他不怕李昭在自己南下的路上设埋伏,就怕江州那头……
周都督脸色阴沉如水。
如果李昭真的对观音奴他们几个下手,他周麟就带兵杀回长安,当着李昭的面屠尽李家子孙!
三娘的死让周都督明白,一个人没了,那就是真的没了,上天入地,再找不到一个一模一样的人。
虽然有比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