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震惊了 > 第130章 熙宁变法

第130章 熙宁变法(第2/4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诸天穿越,从慕容复开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他大臣也是该抬头看天就抬头看屋顶,该低头看地就低头找蚂蚁。

有些生硬的台阶,但总比没有好。

赵官家也是没法子,一个说对方是王莽,另一个说对方是司马懿,是该判诬告还是判诽谤?

各打五十大板也不行,话题是司马光挑起的。

司马光判重一些?也不行!辩论还未开始,判谁重一点轻一点,其他官员又会想官家是不是不满意他?

嘉佑四友中的另外两位,吕公着和韩维就着由头打起圆场,每人讲了个不合时宜的笑话,谎称是二人刚才之言。

“哈……哈哈。”殿内赵官家笑了两声,官员也附和笑了起来。

此事就此揭过,延和殿内一时间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

【财政危机引发的帝国危机是任何帝国都挣不脱的枷锁,对秦汉以来的历代帝国来说,外戚、宦官、藩镇、党争其实只是手足之患,贫富悬殊与土地兼并才是心腹之忧。

因为前者是技术性问题,吸取历史教训就能规避后者是结构性问题,是无论如何吸取历史教训也必然会到来的。

贫富悬殊危机稳定,让支出增加土地间并危及税收,让收入减少,这就是财政危机引发的帝国危机。】

大明,应天府。

“先汉亡于外戚,后汉亡于宦官。”

“唐亡于宦官和藩镇,宋亡于党争。”

老朱念叨完,又想想自己的政策,没毛病啊,都给这些打上了补丁,大明怎么还亡了?

后人说大明亡于没钱……怎么就没钱了呢?

总不能真是因为藩王生子太多,国库都用来供养宗室了吧?

永乐年间。

朱棣也在自我怀疑中,该不能是因为我把宗室当猪养导致的吧?

如果万历帝知道二位老祖宗所想,绝对要说一句:老祖宗且放宽心,没养那么多,和我不太亲的宗室,他们的俸禄我都拖欠着,一分不给。

【公元1068年8月,在大宋首都汴京的延和殿上,面对入不敷出的局面,朝廷的核心重臣王安石与司马光为解决这一问题,发生了被称为决定帝国历史的最后一场辩论——延和殿廷辩。

这场辩论的第一个主题是如何解决财政危机所引发的帝国危机。】

【《续资治通鉴.宋纪》: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

王安石主张开源,他认为财政危机并非当务之急,之所以有财政危机,是因为没有找到善于理财之人的缘故,如果生财有道、发展经济、收入足够多,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就能一举两得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续资治通鉴.宋纪》: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

司马光讽刺道: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天地所创造的财富不在百姓手里,就在官府手里,因此他提倡节流。

面对缺乏弹性的农业经济的现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压缩财政支出。

他说所谓善于理财之人不过是按人头征税,用各种阴谋投机取巧的手段夺取民利、盘剥百姓,其危害比明着加赋税更为严重。】

【辩论的第二个主题:财富在国家与民众之间应该如何配置,才能富国富民走出王朝兴衰的魔咒?

王安石认为富国优于富民,小家的富裕依赖于整个国家的富裕,国家要富裕则需从天下取财。

首要的问题是保证国家的生存,因此要扩张权力的汲取能力,国家不但要解决国防问题,更要有足够的资源来解决发展问题。

如果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即便短期损伤到了民众的利益,长期看也是值得的。】

【司马光认为富民优于富国,如果四民都富足有余,国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权力要自我限制,如果一味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最后只会越搞越穷,应该将财政负担落在真正有能力的人身上,根据经济水平与能力的不同,承担不同的财政责任。

因此司马光在辩论中强烈贬斥历史上“富国论”的代表人物桑弘羊,他批评王安石说:“你说的这些都是曾经桑弘羊欺骗汉武帝的话,害得武帝晚年盗贼并起,国家差点灭亡。】

【辩论至此戛然而止,尽管没有再继续下去,但其后的帝国历史里再也没有一场辩论能谈到这样的深度。

在整场辩论中,尽管神宗没有表态,但最打动神宗的一句话正是王安石被司马光斥为谎言的那句话:“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好莱坞大毒仙无限军火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