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李清臣吓坏了!(第3/4 页)
是旺盛,感慨道:「若是早一日看到这本书,老夫怎麽会去招惹这苏允?
若是早十年看到这本书,老夫恐怕早就是宰执矣。」
皇宫后花园。
赵顼难得半日清闲,便陪着母亲一起俩逛逛后花园。
五月底天气大暖,百花盛开,颇为热闹。
赵顼陪着母亲说说笑笑,他的皇后以及妃嫔亦是跟着一起。
谈话的时候,不知道谈到什麽,有人说起最近开封府的苏通判。
皇太后高滔滔听到了苏允的名字,顿时感兴趣道:「那苏通判便是新科状元郎苏允吧,听说可是咱们大宋朝的人样子啊,官家,这小伙子果真长得那麽俊秀?」
赵顼笑道:「器宇轩昂,人中龙凤,母后见过年轻时候的狄咏吧,嗯,身材样貌相当,但多了书卷气跟睿智。」
高太后听了赞叹道:「那可是真的俊秀了。」
赵顼笑道:「其实样貌对于苏允来说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优点。」
高太后笑道:「是咯,才华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是状元郎嘛。」
赵顼笑道:「母后却是不知,苏允其实最重要的身份是经义大家,他所写的《孟子集注》以及《四书章句集注》两本书,可能是本朝最为重要的经义着作!」
向皇后好奇道:「官家,妾身对经义了解不多,您说这两本书很重要,那到底有多重要?」
高太后笑道:「皇后,你曾祖可是文简公文相,你们向家诗书传家,你怎麽不知道这书有多重要?」
向皇后抿嘴一笑道:「儿媳不学无术,哪里知道这些东西。」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
其实大家都知道,向皇后是给官家提供话题呢,苏允是官家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家都知道赵顼对苏允极为满意,多说说这人,官家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
果然,赵顼笑道:「有多重要啊,我打个比方吧,就类似于《春秋繁露》对于汉武帝的重要性吧。」
众人虽然知道官家重视苏允,但官家这个比喻却是重如泰山。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的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而春秋繁露乃是董仲舒最重要的着作,官家将苏允的着作比喻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岂不是说,苏允足以媲美董仲舒,有成为儒宗的潜质?
那可真是了不得!
此时高太后道:「老身最近倒是听说,这苏允去南衙当了通判,还干了一件大事。
说是他才去南衙没有几天,就将两个判官丶两个推官,还有胥吏等百馀人尽皆给送进大理寺去了?」
众人尽皆侧目。
这种事情是十分敏感的,通常来说,对于新入职的官员来说,若是刚入官场便行此此事,通常会被认为是不安分的,或许会被认为是酷吏。
赵顼对此事自然是十分了解,闻言笑道:「此事倒是怪不得苏允,实是迫不得已而已……」
赵顼将来龙去脉给讲了一遍,随后又恨恨道:「……这南衙左右厅实在是不干人事,先是贪污受贿,吃拿卡要不说,还敢阻碍知府做正事。
李清臣要清理惠民河,他们竟然一再阻碍,逼得李清臣利用苏允这个通判,逼迫他们支持治理惠民河。
苏允原本也不欲多事,但被逼到这个地步,只能秉公行事了,这一查不知道,一查真是吓一跳,左右厅这些年来,贪污朝廷财物竟然多达数十万贯!
朕这些年大力变法,才给朝廷增加多少收入,他们一个南衙左右厅,上下勾结,竟是将几十万贯的钱财纳入私囊,这些人,死不足惜矣!」
赵顼这麽个说法,便算是给南衙的事情给定了调子了。
高太后听到新法心中有些不满,不过他劝过官家不少次了,每次都要弄得不欢而散,也不再说此事,只是笑道:「那这苏允倒算是干了件好事。」
赵顼点头道:「自然是大好事,朕把他放在南衙通判的位置上,看来是做对了。」
高太后嗯了一声道:「惠民河治理也是大事,之前包孝肃整理了一次,让害民河变成了惠民河。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惠民河又开始祸害汴京城了,李清臣有这个想法,倒是得多支持。
只是现在左右厅都被苏允给拿下了,这治理惠民河之事还能继续下去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