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1/4 页)
常州吴氏;是本朝开国之时;于动乱中找准机会,由一个只有十几亩薄田的普通农户;于常州城内发迹;竟就暴富起来,又兼眼光长远;破家为太祖爷筹集军饷,得了个出身;且儿子孙子又颇有出息,懂得经营,是以虽说一家子如此大族,几百年来,只有少的可怜的十数子弟考得功名,可这一个伯爵的爵位,竟然顺顺利利传到如今,到的本朝,吴家豪富一如往昔,子孙功名上不振也一如往昔,但吴家的投资竟比以前更加犀利。
当年,吴老太爷为自己的次子,也就是吴家长房嫡次子娶了常州府知府的长女林氏为正室,林知府只是林家旁支,背景并不出众,没想到,十年之后,林知府竟然一路高歌,坐上了阁老之位。
而吴家二老爷与林氏的嫡女,更是有朝廷赐婚,为太子侧妃,有了先于太子妃进宫的殊荣,且听说太子专宠吴侧妃,体面非常,说不准今后有皇贵妃的位分呢?
这些种种,已经叫吴家在江南的地位愈加高涨,如今,太子与三殿下在江南雷霆一击,拔除梁氏、徐氏势力,江南一时混乱,权力真空,这样的情况下,吴家就更加引人瞩目了。
既然是太子主事江南,且不说多了,只要略微漏一点给吴家,那也叫人艳羡不已啊。
吴家一时门庭若市,但凡搭得上边的都往吴家跑,而吴家人又总往太子并钦差行辕伺候,这样一来,等着见吴家老太爷和吴家二老爷的人就更多了。
甚至,听说太子也还恩准,吴家亲近女眷前往帝都,进宫探视吴侧妃。种种恩宠,不一而足,如今有太子的脸面,吴家又有不少子弟被启用,可见吴家今后的煊赫荣华,越发要更上一层楼了。
江南的势力格局在更迭,朝廷借此机会更加有力的掌控住了江南,太子爷在江南一直留到了夏天过完,进入凉爽的秋季,才与三皇子一起,摆全副太子仪仗,浩浩荡荡,带着上千万两白银,回了帝都。
这个消息,叫周宝璐也不由的眉开眼笑。
自萧弘澄去江南以来,每三日一封密折奏与圣上,同时,盒子里也会封着一封给周宝璐的信,皇上居然不生气,还会打发宫里人送到公主府来,三个月来,从不间断。开始两次,周宝璐还有点不好意思,后来脸皮就厚了,只管收信,所以萧弘澄在江南的一切动作,周宝璐都很清楚。
大约是先前萧弘澄突然失踪的世界,周宝璐在帝都的应对十分叫人惊讶,同样也叫萧弘澄反省,只是将周宝璐作为今后的妻子,仅仅只着眼于夫妻这两个字,或许太狭隘了些。
赐婚后,周宝璐就是太子妃,在没有皇后的情况下,她将是大盛帝国最为尊贵的女人,今后她还将母仪天下,与萧弘澄同享权柄。
她的目光和影响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夫妻之间,她会是贤内助,是能够辅佐他的最亲密的人。
所以萧弘澄在给周宝璐的信中说:你应该要明白如今的局势,懂得前朝的势力和人事的安排分布,因为我的关系,在你今后的位子上,你不可避免要接触到这些,且不论万一有危急的情况,需要你主持安排,甚至掌控大局,就是平常时候,各家亲眷,夫人小姐撞个木钟,求些恩典,你若是不明白其中纠葛,那么哪些可以答应,哪些不能答应,又怎么能心中有数呢?权柄,就是在这些事情上慢慢握在手里的。你将是太子妃,只有在我不在的情况下,也没有人敢动你,能动你,知道你有保护自己的足够的权柄,我才能放心。
或许是有些话,当面的时候,连萧弘澄这样脸皮的人都说不出,只有落笔为字,反而能坦然的说:我的权力与荣耀都愿意与你共享,但自从有了你,我终于明白为何历朝历代的当权者要给宠妃无数的赏赐、家族的权力以及儿子的地位,因为若你只是简单的依附于我,我会不放心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如何自处,如何保有尊严和荣华。我想,只有权力才是你最大的保障。小鹿,我深爱你,所以我愿意冒这个险,为你掌握权力铺路。
周宝璐因为这封信差点迎风洒泪,她明白萧弘澄说的冒险是什么,后宫势重,外戚坐大,挟制朝廷,插手国事,这样的事,在前朝是有成例的,前朝端敬皇后,以文帝体弱为由,执笔批奏折,替夫听政,以女子之身掌天下权柄达三十年之久,杀太子,废肃帝,开启了前朝近百年动乱的大幕。
萧弘澄此举确实是在冒险,周宝璐也很清楚,所以她的回信也很坦白:需要多少东西才能自保,你应该比我更清楚,能让我过的好,除了权力,还有你。你要记住,若是没有你,再多的荣华,也填补不了。
除了这样正经的深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