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非典之后学什么:评《恐怖年代》
——评《恐怖年代——历史上的疾病灾难》
这是新闻报道的事实:2003年春节后,最初的几例非典患者被送到医院后,从运送病人的司机到负责护理的护士以及当值医生,由于没有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几乎接触到患者的人全部被感染。直到后来感染人数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与传染病研究所的人介入,人们才有了防护与隔离意识,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是一个值得警醒的事实:当一种可怕的传染性疾病来临时,我国的国民并没有“它是一种该值得防范的灾难”的意识。连身为业人士的医疗人员都如此,遑论普通的国民。
我们对于灾难意识的缺乏让我们付出了代价,但灾难也让我们反思、让我们警醒。正如###总理所说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能够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在抗击非典中,我们付出了不少代价,也获得了珍贵的启示。
我们最大的代价是:我们缺乏灾难意识;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我们需要传染病知识的普及。
这次非典将很快成为历史,它将与历史上有过的无数次疾病灾难一样,成为我们的警示钟。
从这个意义上说,最近出版的《恐怖年代——历史上的疾病灾难》这部书就有着鲜明的科学意义。
作为传染性疾病,它们的发生、发展与蔓延总有着相类似的特征:先是一个人发病,接着周围的人迅速感染,然后呈地域性蔓延。后果严重而惊人,往往是人民大批的死亡,数量从百上千,乃至百万、千万,造成恐慌、社会混乱、经济停滞,直至打垮一个国家。而灾难的原因往往是人为的破坏与忽视:肆意破坏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忽视动物与虫害,科学研究滞后,面对病毒束手无策,以及疾病发生后防范意识单薄,隔离保护落后,未能有效建立公共卫生反应系统等等。
同样,成功的抗击灾难例子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完备而有效的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快速的突发疾病反应机制,坚决而有力的传染源控制措施,果断而鲜明的隔离措施,科学的、高水平的病毒监控机构与研究机构,以及疾病知识的大力宣传与广泛普及。
###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灾难之后此类知识的普及,将使人民大众的认识与意识水平提高一个台阶。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再有类似灾难发生,我们的意识里会在第一时间有所反应,庞大而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将会迅速启动,将这种灾难扼杀于萌芽之中。
本书在选材上可谓用心良苦。历史上的流行性传染病种类繁多,悉数列举难免芜杂,而这本书所选取的疾病材料则显得十分精致:一类是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如黑死病、西班牙流感、天花、霍乱、疟疾等;一类是我国人民所熟悉的,如肺结核、脑炎、病毒性肝炎等;一类是近几年出现的,如埃博拉、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
另外,这本书在形式上也有独特之处。由于以知识普及为原则,所以将专业性强的传染病用通俗、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某些部分更具生动性,让人读来轻松而获益匪浅。
我们中国古老的智慧格言中有四个字:多难兴邦。我们将用科技、用教育,用全国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必完全用编辑学的观点来审视这本书,我们欢迎任何可以开启民智的有益读物。我们还将遇到更大的艰难,但我们将战胜它,中国将越来越美好和强大。
赵渊
(一)夺命发烧
埃博拉病毒,又称埃博拉出血热。毫无疑问,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的可怕在于它发病时异常恐怖的症状和极其恐怖的侵袭人体过程。
2000年10月14日,东非乌干达北部最贫穷最偏僻的古卢区,“拉科尔医院”特护病房内,3名因为9月17日以来一直照顾“夺命发烧”病人而感染病毒的3名实习女护士正在病床上做最后的垂死挣扎。随着病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一团团污血顺着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肛门往外涌,任由高明的主治医生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堵住涌出的污血。院长卢克维亚多次打电话给卫生部,但官老爷们却推三阻四地说:“不就是流感发烧么?值得催我们那么紧吗?”然而医生向他报告说:“当病人就像在你眼前融化了一样时,你就知道这绝非普普通通的感冒发烧,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的致命神秘瘟疫。”
姗姗来迟的专家小组正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