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碎“四人帮”之后伟大历史转折的新时期,他拨乱反正,荐贤举能,坚决支持和维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之,在这些重大历史关头、关键时刻,叶剑英不知经历多少惊涛骇浪,遭遇多少迷雾暗礁,但他始终能保持清醒头脑,沿着正确航向,勇往直前,做到“大事不糊涂”。
序 言(2)
有人提出,叶剑英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值得认真探讨,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必须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即放在历史和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加以考察。既要考察其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又要研究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曾引用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列宁也说过:“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叶剑英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生长在2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在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严重危机,急于摆脱贫困和压迫的群众情绪,风起云涌、疾风暴雨的革命大潮,呼唤着能够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站出来,带领千百万群众扫除障碍,改天换地,创造一个新世界。
叶剑英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大趋势下面应运而生,被“创造”出来,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在重大历史转折中发挥了自己的“天才”,起到了推动历史进程的作用。
当然,这样说,并不否定人的主观因素,并不抹煞领袖人物个人品质、才智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者在承认“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恩格斯语),承认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时候,从来没有否认杰出的个人所起的特殊作用。还是列宁说得好:“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在评价个人的社会活动时会发生的真正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保证这种活动得到成功呢?有什么东西能担保这种活动不致成为孤立的行动而沉没于相反行动的汪洋大海中呢?”叶剑英是在中国革命土壤上锻炼成长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当然不是个人“孤立的行动”,而是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者。历史实践证明,他并非那种脱离群众的“孤立的行动”而被沉没于“汪洋大海”之中,相反的,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按照党所指引的正确航线,顺应历史潮流前进,胜利到达光明的彼岸。尤其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重大关头,他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正确认识和分析所处的历史的客观条件,正确把握群众的情绪和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掌握驾驭社会转折的主动权。正如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对这位老革命家所品评的:“叶剑英同志具有伟大的革命胆略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在纪念叶剑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引用叶剑英“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的诗句来高度概括这位伟人奋斗不懈的光辉一生。称赞他党性坚强,信念坚定;无私无畏,有胆有识;胸怀宽广,谦虚质朴;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好学深思,实事求是。正是这些崇高思想和宝贵品质,加上他丰富的学识,杰出的才能,广袤的阅历,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斗争经验,才使得他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审时度势,虑善而动,表现出深邃敏锐的全局性战略思考,正确认识社会变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和把握历史契机,机智果敢地作出转折性的重大决策,一次又一次挽救危局,化险为夷,为党和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真正做到“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
在这本书里,试图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原则,采用求真纪实的笔法,记述叶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仅仅是叶帅半个多世纪革命生涯的一个侧影,远远未能反映他的全部历史辉煌。而要全面深刻地记述这位伟人的传奇一生,那则需要撰写几部专著才有可能办得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