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站了起来,
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我突然浑身颤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
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逃掉
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罗萨的才华使他的故事超越了现实,就像他的标题所暗示的那样,河的第三条
岸其实是存在的,就像莫斯科存在于三姊妹的向往中,戈多存在于弗拉季米尔和爱
斯特拉冈的无聊里。这个故事和契诃夫、贝克特剧作的共同之处在于:等待的全部
意义就是等待的失败,无论它的代价是失去某些短暂的时刻,还是耗去毕生的幸福。
我们可以在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辨认出等待的模样,虽然它不时地改变自己的形
象,有时它是某个激动人心的主题,另外的时候它又是一段叙述、一个动作或者一
个心理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细节和一行诗句,它在我们的文学里生生不息,无处
不在。所以,契诃夫的等待并不是等待的开始,林兆华的等待也不会因此结束。基
于这样的理由,我们可以相信博尔赫斯的话:几近无限的文学有时候会集中在一个
人身上,同时也可以相信那位女士的话:所有的男人其实只有一个。事实上,博尔
赫斯或者那位女士在表达自己精通了某个过程的时候,也在表达各自的野心,骨子
里他们是想拥有无限扩大的权力。在这一点上,艺术家或者女人的爱,其实与暴君
是一路货色。
《内心之死》
简 介
这些随笔作品试图表明的是一个读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作者的身份。没有一
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人生一样。我相
信是读者的经历养育了我写作的能力二十年多来,我像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
那样保持了阅读的饥渴,我可以说是用喝的方式去阅读那些经典作品。最近的三年
当我写作这些随笔作品时我重读了里面很多篇章,我感到自己开始用品尝的方式会
阅读了。我意外地发现品尝比喝更加惬意。
前 言
这些随笔作品试图表明的是一个读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作者的身份。没有一
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人生一样。我
相信是读者的经历养育了我写作的能力,如同土地养育了河流的奔腾和树林的成长。
我要说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任何一个作者其实也是读者。人们时常会发出这
样的疑问:写作如何面对读者?我的经验告诉我:广泛意义上的读者是无法面对的。
因为命运的方式是如此之多,一个人如何可以代表人群?但是有一个读者是可以面
对的,而且是无法回避的面对,这个读者就是作者自己,或者说是他的另一个身份。
当作者在叙述中创作语言和形象时,他的读者的身份就会出来监视和检阅作者的创
作,替他把握叙述中的节奏和分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伴随着写作过程时的感觉。
有时候写作像人生一样迷们,前途和未来令人忧心忡忡,然而就像人生必须去经历
一样,写作也必须前行,这时候就会依靠感觉的判断来寻找写作时的方向。
这样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阅读的体验,我的意思是阅读古典作品或者说是
阅读经典作品的体验。这是最为重要的,对我来说经典作品就是清除了垃圾的作品,
或者说是净身之后的作品。就像阳光使白昼更加明亮一样,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会使
我们不断地去感受着生存的价值,仿佛是清除了人生中那些琐碎无聊和患得患失的
时刻,而将那些激昂奔放和心醉神迷的时刻凝聚到了一起。我的经验是与死者的交
谈更容易沟通,再也没有像生和死之间那样坦诚相见了,已故作家们的思想和激情、
痛苦和欢乐,还有真诚和勇气安安静静地躺在一页页翻动的纸上,这些纸张或者洁
白或者泛黄,如同风平浪静的海面一样,我们的阅读带来的则是海底的激流。为此
我信任前人的智慧,所以我也相信卢克莱修的独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