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页)
他的表弟,也就是哈德利亚的爷爷是寥寥无几的知情者之一。达哒曾捎信给表弟说,他在上海和另外几个族人一起建立了一座小型的祆教庙宇。这个消息表明,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
到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达哒和家乡的联系越来越少,往往是在人们都快把他忘掉的时候,才会有一些不太确切的消息传来。先是有人说,他又得了一个儿子;继而说他和他的家人离开上海去了广州;后又有人说,他的妻子死了。再到后来,他的音讯便彻底断绝了。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又有人在香港听到有关达哒的消息。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哈德利亚本人。那次,他因为一笔很大的挂毯订单去了香港,在处理完生意上的事之后,他没忘了借机探访一下长辈达哒的下落。根据以往得到的那些消息,哈德利亚找到了达哒早先在香港开的那家铁器店分号的地点。但那里并没有铁器店的踪影,而是一家海鲜餐厅。据餐厅主人讲,房子是他不久前刚买下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全权代理了房屋的买卖事宜。哈德利亚又辗转找到了那家律师事务所,从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档案中他感觉事情有了些眉目。
档案显示,那所房子最早的主人正是陈达先生。哈德利亚还惊讶地看到另外一些内容:陈达在1947年死于一次沉船事故。陈达曾立有遗嘱,他名下的几所房屋在他死后归属于他的两个儿子:陈阿明和陈景星。由于事务所无法联系到身在内地陈氏兄弟,只好代为保管位于香港的那所房屋。
事情直到1979年才有了变化。当时,一个中年男子来到律师事务所,称自己是陈达的儿子陈阿明,想要收回房产。经过对此人带来的一大堆证明材料的审核,事务所确认他确实就是陈阿明,于是按照陈达所立遗嘱,将陈达的所有房契交给了他。房契共两份,除了香港那所房子,还包括一所在上海的房子。陈阿明只收下了上海那所房子的房契,委托律师事务所把香港的房子卖掉。他对事务所的人说,他要回上海生活,这里的房子用不上。
看完律师事务所的档案,哈德利亚满心欢喜地记下了达哒在上海那处房产的地址:福州路539号。他决定先不回国,而是前往上海寻找达哒之子陈阿明。哈德利亚之所以这么执著,是因为帕西人向来看重亲属关系,但凡有可能,家族内部的所有人一定要保持联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哈德利亚在上海果真找到了福州路539号。第一眼看到那栋白石小楼,哈德利亚就知道他找对了地方。很明显,那是一座祆教庙宇。在白头老屋里,哈德利亚终于见到了陈阿明――这位与他父亲同一辈分的长者。在哈德利亚眼里,陈阿明的身上蕴藏着一种高深莫测的气质――这正是他们家族中那些继承了祭司职位的长者们所具备的一种特殊气质。通过交谈,哈德利亚多少对陈达父子的一些事情有了了解。
达哒来到中国之后,始终没有忘记他寻找胜利之火火种的理想。可是要想实现这个近乎天方夜谭的目标又谈何容易,他所能依赖的线索实在少得可怜,只是家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那些零散的传说而已。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十几年间一点一滴地搜集着有关胜利之火和南昧的消息。同时,把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包括制作铁艺的技术传授给了两个儿子。
命运似乎有意捉弄达哒一家,灾难一次次地降临。
在陈氏兄弟的母亲病故三年之后,达哒又因为一次意外的海难事故丧生。无人打理的铁器商行很快破产,达哒过去雇佣的一位职员因为感激雇主生前的厚待,收养了陈氏兄弟。由于陈阿明比弟弟陈景星年长差不多有十岁,他很快就担负起了照料自己和兄弟的担子。他用从父亲那儿学来的打铁技艺勉强维持着生计。
艰苦的境遇并没有让陈阿明忘记父亲的遗愿,他继续寻找着胜利之火火种的下落。当弟弟陈景星长大之后,陈阿明也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希望他能像自己一样继承父亲的遗志。为了寻找胜利之火,弟兄二人跋山涉水,走遍四方。在一次登山中,陈阿明遭遇意外,摔伤了脊柱和一只眼睛,落下了终生残疾。
后来,弟弟陈景星和一位当教师的中国姑娘结了婚。两年后,妻子为他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陈景星给双胞胎的老大取名陈岩,弟弟取名陈石。
不幸的是,陈景星的妻子却在生下两个孩子后不久患产褥热去世了。那时候,一个朋友刚好介绍陈景星去西安市郊的一家农场做机械维修技工,于是,陈景星只好做出决定,把双胞胎中的老大陈岩过继给没结婚的哥哥陈阿明,只带上小儿子陈石去了陕西。在那以后,因为种种变故,陈阿明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