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3/4 页)
“仲卿,此话当真?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如有妄言,定叫天诛地灭!”李辉赌咒发愿道,“朱光昭即是太子朱慈烺,而那个缺了一只胳膊的姑娘正是坤兴公主朱嬍娖。”
“仲卿,若你所言为实,当重作论处了。”张煌言思虑了一会,觉得李辉这个人还是比较可信的,点头又摇头,最后挠头,不知说什么好。
“太子在世,鲁王监国当处于何地?”张名振猛然说道,闻者皆是满身汗,对啊,一山不容二虎,一槽不容二马,如果太子真的在世,什么隆武朝廷,永历朝廷,唐王桂王弘光,统统靠后,再远点!
“我征战沙场,运筹帷幄,从未如此难过。”张煌言急得直拍头,“仲卿,你真是给我们送来一个大麻烦。”
“是啊!”张名振也是一阵头大,看来李辉这次真的给整个天下带来一个大问题,如果太子尚在的消息传遍天下,那么不论是满清方面还是义军阵营都要承受这个巨大的冲击,至于谁能从中得利,这就难说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消息确实,东山军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的意思是,”李辉猛灌一通茶水,“咱们可以拥立太子殿下,自立朝廷,招揽天下义军,同谋大业。”
张名振喝了一半的茶水猛的喷出来,呛得他连连咳嗽,“仲卿,你当真失心疯了?你不知道现在满酋对东山虎视眈眈,欲除之而后快么!”
“是啊!”张煌言叹了口气,“咱们江南义军,唯你身处要害咽喉之地,而又数你的东山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复兴天下的希望,但是时机并不成熟。”他觉得现在提出扶立太子之事简直就是将东山军这只正在成长的幼虎放入群狼阵中,而现在看来,东山军好像架不住这些饿狼的进攻。
“当真没有办法了!”李辉摇摇头,“现在永历朝遣书急招,而金声恒,李成栋义军又作战不力,前途堪忧,若不以强药激之,恐大事亡矣!”
“唉!”张煌言对金声恒等人的反正也非常关心,派出十几路夜不收昼夜打探,当他知道王得仁率军从小孤山撤走之后,气得掀了桌子。
“金声恒,王杂毛(王得仁,大顺军降将,存有蔑视)无谋竖子,大势去矣!”
大明恭敏德义仁德忠孝端宗,恭怀仁义,恩德布于四海,识人辩物,聪颖异于常人。受太祖辅佐之恩,常思无以为报,以皇位让之,效后周柴荣旧事。太祖大恸,坚辞不受。端宗固请,太祖无奈,遂继国统,分封诸将,天下闻此,欢声雷动。
《通鉴》太祖本纪
第三卷 将军令 第二十七章 据海外(一)
第三卷 将军令 第二十七章据海外(一)
(感谢windmile的打赏,继续求收求推)而张名振的就不如张煌言那样的好脾气,他甚至想买通刺客刺杀金声恒,之后全收其军,由自己代为指挥。
“此举锋芒太过,恐犯众怒。”张煌言委婉的否定了这个计划。依照他的思想,现在当在雁荡山地区休养生息,待实力稍强之后,发兵占领舟山要地,迎接鲁王监国,联络东山军巩固江南,徐徐图之。
现在,一切都被打乱了,二张首要面对的就是国本之争。也就是为谁打仗的问题。
造反不是无理由的,义军造反,都要推举出一个旗帜出来作为依据,正所谓“造反有理”。比如说潜山飞旗寨也要打出石城王的幌子出来,证明自己名正言顺。
如果李辉不说出关于太子的问题,他们则会一直忠于鲁王监国,或许还能把李辉拉进来,大家一起同殿称臣,岂不爽哉!
但是现在问题出现了,太子还活着,而且投靠了比较有发展实力的东山军一方,起兵征讨是不可能的,首先他们不一定能打过东山军,再次他们也没理由,毕竟人家是正牌太子,不来征讨你们就烧高香吧!别忘了人家是崇祯皇帝的亲生儿子!
但是鲁监国怎么办?杀掉,还是废掉?不能拥立两面旗帜吧,这是原则问题。
“鲁王监国当作和处置?”张煌言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现在他们争论的焦点已经不是满清是否会杀过来。
“不知。”张名振痛苦的拍拍脑袋,发髻被他抓得一团糟,“天下之事,纷乱如此,吾难为矣!”
“仲卿,你倒是说出个办法,都是你惹出来的。”张煌言埋怨,你小子倒好,把事情甩手扔给我们,自己就啥也不管了!
“依我之见,咱们当联络豪杰,拥立太子称帝,以太子招揽天下豪杰,共同举事,至于鲁监国,他只是监国之职,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