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告诉其他的船,火炮全部装满,靠上去。”雷通放下千里镜,“火铳也准备好,这支孤雁真是不要命了,敢来我雷老大的地盘!”
一阵骚动,海盗士兵们熟练的将火炮从船舷上拉回,填装火药,塞入实心铁球,又推到炮位上,手里掐着火把,只等一声令下。
“记得发射顺序,单数先发,双数后发。”周通叮嘱道,这小子也是李辉的嫡系,在一次海战中划船冲到敌人的大船上,亲手杀死船长,取得了海战的胜利。所以才被提拔为副手。
荷兰人的船慢慢靠近了,很显然他们认为眼前的这支船队是和善而又友好的,所以他们也决定抢劫一番,船上的十二磅重炮正在填装火药,但是已经晚了。十多艘双桅帆船从两翼悄悄包抄,将这条大鱼包围了。
“开炮!”十多艘双桅帆船火炮齐鸣,将荷兰人的大船打得冒起一阵阵硝烟。
“还击,还击!这些该死的海盗!”荷兰船长头上包着亚麻布的头巾,手里拎着一支燧发火枪,不停地填装火药,向包围他们的双桅帆船射击。
但是毫无作用,由于这些船离得太近,船上的主炮发挥不了火力,只能靠水手以火枪进行反击。
“三号,十一号船,离开!”雷通的坐船,也就是旗舰向两艘双桅帆船发出了命令,两艘船缓缓撤走,将荷兰人的大船暴露在旗舰的火炮下。
“开炮!”一声令下,大船一侧的火炮一次开火,将荷兰人的大船打得木屑纷飞,船长一看不妙,急忙挂起白旗投降了。
“我是战俘,按照海上的惯例,战俘是应该受到应有的待遇的!”这个船长看到气势汹汹登上船只的竟然是大明人,喘了口气,相比于野蛮的葡萄牙人,大明人还是比较文明的。
“全部送到船舱里,给他们点吃的。”雷通哈哈一笑,“这下咱们又多了一艘大船。”
“雷头,咱们那艘大船叫‘惊雷号’,这艘船叫什么名字呢?”一个手下正从船舱里搬出一个个沉重的箱子,问道。
“就叫‘风雷号’吧!哈哈这笔买卖做得真容易,全军转舵,目标:掘港!”
现在的掘港已经今非昔比,靠近海边是一个巨大的船坞,一船船的原木从全国各地运到这里,之后一艘艘个头不一的船只从船坞中缓缓驶出,充实到商队或水师营中。不但海边盐场的规模比以前扩大了三倍,石灰窑的规模也大大扩展,光工人就有七百多。商队从徐州等地走私来煤炭供给石灰场,而这些优质的石灰也毫不吝啬的走私到全国各地,不论是义军控制的地区还是满清控制的地区。
“我们的商队正将江西大余的铁矿以泥土的价格通过长江运送到崇明岛,在那里我们有系统的铁矿锻造和武器生产基地,当然这些东西都是那些海上来的朋友们帮我们建造起来的。”李辉站在长江边上,看着一队队运送铁矿石的船只,“这都依靠从日本抢劫来的银矿,要不是有足够的银矿来满足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我们根本不可能造出这么广大的一片铁矿锻造基地。”
李辉所说的“海上来的朋友”,说的就是俘虏来的那些外国人。被雷通从海上抓来之后,他们享受的是超级战俘待遇,不但有鲜嫩可口的小牛肉供给,还从春宵楼等地找来很多美貌的姑娘陪他们谈理想谈人生,让这些身在国外饱受漂流之苦的老外们感到这地方真的很不错。
同时在李辉等人的棍棒要挟加金钱诱惑下,这些白皮肤红头发绿眼珠的老外们为东山军的建设殚精竭虑,在他们的帮助下,李辉迅速的恒定了度量衡,确立了毫米、厘米、分米、米等标准进制,在西方抓来或请来的工匠指导下,掘港已经制造出载重量十吨的中小船只,双桅帆船以及更大更坚固的三桅帆船仍在研究中。
“把这艘‘风雷号’送进船坞维修!”雷通指挥士兵们将船上的银矿石搬运到码头上,石灰修筑的码头漂亮,整洁。一名站在码头的旗官看到雷通的船队进港,急忙挥动旗语,守在三百米之外的瞭望塔上的旗官急忙将旗语传到远处,不一会,十多辆叮当作响的马车缓缓驶来,开始装载货物。
“这些银矿石成色都很不错,”李辉抓了一把看了看,“送到城里的锻造局吧,锻造成五十两一锭的银子。”
“大哥,农田基本播种完毕,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啊?”朱光昭问道。
“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向海上扩张,取得最多的战略资源,在满清进攻之前将我们的实力扩展到最大。”李辉拍拍手,“我们现在还要找到高岭土,发展丝织业,直接向欧洲出口瓷器和丝织品,获取暴利。”